被蝦刺中險被截肢:是怎麼回事,小小海蝦引起風波真相

被蝦刺中險被截肢:是怎麼回事,小小海蝦引起風波真相

養海產品20多年被蝦刺過無數回 可這次被傷的手腕竟差點要截肢

來自寧波餘姚的姚先生怎麼都想不到,自己跟海產品打了半輩子交道,被海蝦海蟹刺傷過無數回,怎麼這次就栽在一隻小小的海蝦身上,讓他差點失去了右手?

被蝦刺中險被截肢:是怎麼回事,小小海蝦引起風波真相

回想起這段耗時將近兩年的求醫路,姚先生如今仍心有餘悸。他到現在甚至還在納悶:為何小小的海蝦竟有如何強大的威力,讓他的右手腕“皮開肉綻,傷及骨頭”。

小小海蝦引起風波

事兒還得從兩年前説起。

姚先生今年53歲,做水產養殖生意有20多年,一直以來,靠着勤勞的雙手起早貪黑、打拼奮鬥。

2015年9月的一天,姚先生在處置海產品期間,忽然被一隻小小的海蝦刺傷了右手腕,不疼不癢又沒出血,姚先生就沒有在意,像平常一樣該幹啥幹啥。

可奇怪的事情接二連三的發生。

先是右手小拇指和大拇指浮腫了起來,倒也不痛。接着,破口的地方開始往外流膿,可把姚先生嚇壞了。

姚先生感覺不對勁,便開始了尋醫問診,多次在餘姚及寧波等醫院就診。當地醫院被診斷為“類風濕關節炎”,間斷給予美卓樂、來氟米特等治療。

被蝦刺中險被截肢:是怎麼回事,小小海蝦引起風波真相 第2張

治療了小半年,沒有任何好轉不説,手腕開始大面積化膿、潰爛。

2016年年初,姚先生在餘姚市當地醫院住院半個月,不成想手腕繼續破潰、流膿,內部肌肉、神經被漸次“掏空”,整個手掌浮腫明顯。

姚先生又被轉到寧波市級醫院進行住院治療,後又轉到杭州市一家省級醫院救治。

這家省級醫院感染科膿液塗片抗酸染色陽。醫生診斷,這遷延不愈的疾病,是結核桿菌感染。這回,醫生為他行抗結核治療術。

然而,姚先生右腕關節的浮腫和膿腫瘻道依舊沒有絲毫好轉……

姚先生懵了,醫生也懵了,這到底啥病?

看着日漸潰爛、流膿的右手臂,姚先生一家人陷入了絕望。

來來回回看到十來家醫院,小醫院大醫院都查了,為啥不見好不説,還越來越嚴重了,照此下去,這隻手臂保不住了啊!

被蝦刺中險被截肢:是怎麼回事,小小海蝦引起風波真相 第3張

一波三折查出“元兇”

走投無路之時,姚先生的一個親戚跟他説,要不去浙大一院試試,他們在結核治療方面很強。抱着最後一絲希望,姚先生來到了浙大一院。

浙大一院感染科結核病房田雪麗醫生接診了姚先生,瞭解了病情後,她的第一反應就是,可能存在非結核分枝桿菌(NTM)感染的可能,於是在原方案基礎上增加了藥物治療。

田醫生告訴記者,大部分抗酸陽性的患者考慮是結核,但是,近期科室統計的數據是,抗酸陽性有近30%是非結核分枝桿菌。

經過11天的內科抗炎對症治療,感染病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右手掌側及背部持續流膿性分泌物並沒有好轉,瘻道清晰可見,MRI提示膿腫範圍廣泛,多發分房樣膿腫形成,感染累及骨骼肌腱。

當時,姚先生的整個手腕可以用“慘不忍睹”、“不忍直視”來形容。“當時的情況單靠內科治療是無法治癒的,必須依靠多學科的力量。”田醫生説。

隨後,醫院立馬啟動了多學科協助作診治(MDT),給姚先生帶來了治癒希望。

在醫務部MDT中心的組織下,由放射科、骨科、手外科、感染科專家一起討論制定詳細有效治療方案。各位專家討論與分析後,認為患者感染海分枝桿菌的可能性大,

到這時,“元兇”終於浮出水面。浙大一院感染科副主任徐凱進團隊對姚先生膿性分泌物進行分析後發現,原來正是這個小小的致病微生物——經海分支桿菌闖的禍。

徐凱進主任醫師説,這是一種機會致病微生物,其傳播途徑並非像結核分枝桿菌那樣通過呼吸道傳染,因海分枝桿菌適宜生存温度為30攝氏度,在人體內無法正常生長,因此其毒力和傳染性對人來説並不是很強。

但是,有時會在肢端(手、腳趾等)感染形成肉芽腫,在個別免疫能力差的人身上會產生不可想象的後果。

接觸魚蝦需謹慎

浙大一院感染科結核病房田雪麗醫生提醒説,對經常接觸海產品的人來説,最好戴厚手套進行操作。

一旦被戳蝦蟹魚戳傷,普通的病菌直接用頭孢就可以緩解,倘若一到兩週不見好轉要趕緊去醫院感染科或手外科進行確診治療。

不久前,徐凱進主任醫師接診了一位海釣愛好者,是不小心被魚刺戳傷後感染了與姚先生相似的病菌。他提醒各位,海釣需謹慎,尤其是小心被魚蝦刺傷皮膚

病菌無所不在,徒手接觸魚蝦蟹時,還是當心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