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語文閲讀教學論文

在個人成長的多個環節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論文吧,藉助論文可以有效訓練我們運用理論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的能力。那麼一般論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小語文閲讀教學論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國小語文閲讀教學論文

國小語文閲讀教學論文 篇1

一、激勵學生循環閲讀,體會閲讀素材趣味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所以國小老師在語文教學中,應該帶領學生多多進行文章閲讀,通過循環閲讀的方法擴展國小生的知識視野,進而滿足學生各類異樣的需求。因此,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教室中時而響起的幼稚閲讀童聲不僅是對課文的閲讀,更是學生學習知識狀態的展現,並且從某一種意義層面來説,這種循環閲讀的方式對於學生加深課文印象和素材趣味理解有着重要作用。

二、致力策劃精品課堂,強化學生閲讀感悟

課堂策劃包含內容十分廣闊,不僅包括教學內容的設計,而且還包括課堂教學時間、教學進度與內容提問等方面,以上內容的整體協調才可以幫助老師創設出精品課堂,才能對學生的閲讀感悟進行深化。就拿《畫楊桃》這節課程內容來説,老師提前要規劃好教學時間和課程進度,其次借鑑文章精髓於課堂上借用某一物件讓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最後開展提問環節等告知文章深意,進而強化國小生的閲讀感悟。

三、注重學生讀後表達,昇華閲讀教學目的

經筆者研究發現,每一節閲讀課結束後,鼓勵學生積極討論文章結構和深意,對於閲讀教學的理解是一個昇華,也是保障閲讀有效教學的方法。比如《七色花》這一篇小文章,老師可以提問學生:“如果有一朵七色花的話,希望實現什麼願望?”等類似問題,國小生自然會回答出各種天馬行空的答案,這樣做既可以鍛鍊學生的想象力與思維能力,而且也在讀後表達的過程中昇華了國小語文的教學目的',為有效教學的開展提供了保證。

四、結語

總之,如今的課堂教學其目的總是歸結於有效教學,併成為每一位教學老師的奮鬥目標,當然對於國小老師也不例外,細細研討閲讀教學細節,發現其處於多元動態的狀態之中,需要老師既擁有較強的教學能力,也善於運用優秀教學手段,進而達到有效教學目的,希望筆者個人的一些見解對於此課題的研究有所幫助。

國小語文閲讀教學論文 篇2

國小語文閲讀教學就是讓學生能夠綜合運用所學的字詞句。在國小高年級語文閲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徵,實施引導式教學模式,通過合理靈活應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切實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閲讀水平。與此同時通過引導式教學模式以及讀寫集合模式來激發學生對閲讀和寫作的熱愛。

一、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重要性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經説過,語文教學中閲讀與寫作兩個部分都是十分重要的,而將閲讀和寫作結合起來是提高閲讀與寫作能力的根本途徑。

國小閲讀教學一直是國小語文教師關注的教學難點,也是國小語文教學的核心。閲讀語文教材內容能夠切實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識點。通過寫作訓練方式能夠強化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通過閲讀訓練方式可以進一步深入掌握語音技巧並且充分吸收知識。寫作與閲讀二者存在密不可分的聯繫也存在顯着的差異。在進行國小高年級閲讀教學時能夠將閲讀與寫作結合就能夠提高學生的閲讀和寫作水平。這是由於閲讀與寫作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互相聯繫的。寫作能夠幫助學生提高閲讀能力,而閲讀又是學生提高寫作水平的基礎。在國小語文閲讀教學中應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最基礎就是進行閲讀,只有在充分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才能夠運用寫作技巧來展現文章的寫作特點。例如在閲讀教學中教師一般都會要求學生對課文進行分段分層,並且概括段落的大概涵義。在寫作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羅列提綱來進行文章寫作,保證文章段落之間的連貫性和邏輯性。

二、閲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模式實施策略

1.有感而發,讀後感寫作讀後感是讀者在閲讀完文章或書籍後,內心產生了波瀾和觸動,學生的寫作興趣被激發出來,要將內心的感觸記錄下來,抒發自己的感想和情緒。在閲讀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感和情緒的變化,有感而發來進行讀後感的寫作。教師在引導學生完成閲讀後可以進行適量引導,讓學生自行寫作讀後感。例如在國小語文六年級《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一文的學習中,教師在引導學生閲讀課文閲讀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試讀、帶讀、朗讀等多種形式,再讓學生闡述自己的見解和想法。教師在完成課文相關背景介紹以及內容的講解後,可以分組讓學生們自行討論,並且在課後寫下讀後感,説説自己通過這篇課文學習到了什麼?有什麼新的認識。課文中波蘭音樂家肖邦對祖國深沉的愛讓人動容,即使在彌留之際也要求將自己的心臟帶回祖國,肖邦的愛國之情十分濃烈感人。而學生在平時閲讀過程中必然也會涉及到其他有關愛國主義題材的文中,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讀後感的寫作,通過讀寫結合來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2.根據課文進行仿寫國小生的閲讀教學應該滿足教學大綱中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對教材中課文作者的表達方式進行感悟。這一教學目標的實質就是讓閲讀教學作為寫作教學的基礎和鋪墊。在閲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課文作者的表現方式和表達手法進行摹仿,有目的進行仿寫。例如在國小語文《煙台的海》一文教學中,當學生完成煙台的海在春季、夏季、冬季以及秋季的段落學習時總結出作者描寫一年四季煙台的海的景色特點,廣泛採用了擬人的表現手法來體現煙台的海的美麗壯觀,最後通過描寫景物歌頌了煙台人們熱愛大自然熱愛勞動的情感。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描寫一處景物,通過擬人、排比等手法來對景物一年四季的變化進行描寫,並且通過景物歌頌美好的生活或難忘的人或事。再例如在學習《夾竹桃》一文時,對月光下的夾竹桃進行了生動細緻的描寫,遠洋的海輪、水中的荇藻是作者幻想出來的,從作者的文字中能夠感受到火熱的愛心以及摯愛生活的真誠。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自己喜愛的植物或動物,發揮想象力描寫在不同情景下某種動物或植物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生活體驗,書寫日記曰記是學生累積寫作經驗的重要途徑。國小生撰寫曰記最大的問題就大於曰記內容的選擇。曰記不能是簡單的羅列發生的事或見到的人,而是應該建立在感情和情緒基礎上的。因此通過閲讀來增強生活體驗,能夠讓學生記錄生活中的點滴,仔細觀察生活,從而實現讀寫結合。從生活中來理解閲讀和寫作,感受閲讀與寫作帶來的美妙體驗,能夠大大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例如在學習《黃山奇鬆》一文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注意課文中的關鍵詞彙,運用得當的形容詞、動詞等。例如文中“挺秀”“彎曲”“枝幹蟠曲”等。這些都是描寫黃山上奇特松樹的詞彙。教師可以在課外佈置家庭作業,和家長去遊覽一處景點。

學生在遊覽景點的過程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以及景色的優美,然後寫曰記來記錄自身的真實感受。從教材課文閲讀一生活體驗一曰記書寫,這一過程就是讀寫結合的有效運用,閲讀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幫助學生靈活運用。

4.想象外延,進行續寫教師在進行閲讀教學的過程中還能夠根據課文性質適當的將課文情節外延,讓學生髮揮合理想象,開展續寫。例如在進行《裝滿昆蟲的衣袋》一文教學中,法布爾在放鴨子的時候總是撿一些貝殼和彩色的石子,雖然遭受了父母的責罵但是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仍然沒有停止。每次法布爾放鴨子還是會去撿一些“沒用的玩意兒”躲起來偷偷的玩。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法布爾放鴨子的故事進行續寫,想象法布爾在下次放鴨子時又會遇到什麼有趣的故事?法布爾的父母后來有沒有理解法布爾對昆蟲的熱愛?法布爾是怎樣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昆蟲學家的?學生合理的想象所開展的續寫能夠充分體現其真實的情感以及對課文的理解,大大提高其寫作興趣。

5.貼近生活,尋找素材教師在進行教材課文教學中可以選擇一些與學生生活十分貼近的課文來引導學生進行寫作。例如在學習《春聯》一文中,春聯是新春佳節家家户户都是張貼的,每一副春聯都有不同寓意,有的描繪了美麗的春光,有的歌頌了勞動人民的美好生活,有的體現了祖國繁榮富強,有的表達了人們對新的一年美好的期待。教師可以讓學生回家觀察自家和鄰居家張貼的對聯,從每一副對聯中引申出人們對生活的美好向往,通過仔細觀察生活尋找寫作素材。

三、結束語

在國小高年級語文教學中閲讀教學是重中之重。教師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該善於觀察,從課文中選擇挖掘一些能夠符合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開展讀寫結合訓練。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是提高學生綜合語文水平的重要途徑。

國小語文閲讀教學論文 篇3

1信息技術的促進作用

由於國小生對外界知識的儲量較少,所以不會因為外界知識造成思想禁錮,因此,大多數國小生的想象力都很豐富。在信息技術中,多媒體技術是一項應用十分廣泛的教學方法,通過互聯網與多媒體技術,可以為學生提供十分豐富的視頻與圖片資料,提高了國小生的認知能力。在想象力與實物圖片相結合的過程中,學生會快速的學習這些知識,結合教師的引導與學生的交流,可以使學生創新思維得到快速發展,為學生未來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2整合信息技術的作用

2.1訓練創新思維

在新課改的建設與發展過程中,通過不斷豐富國小語文教材中的內容,將大量貼近兒童日常生活的教材添加到語文課本中,但是這些內容與國小生實際生活狀態還是存在一定差別的。通過整合信息技術,可以有效彌補這一差距,通過網絡上的資料,搭配多媒體技術,可以跨越課堂空間與時間的限制,將自然界千萬年演變的過程濃縮到幾分鐘甚至幾秒鐘。在課堂上教師還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化石、煤炭的形成原因,使學生了解更多的科學知識,學生不僅可以深入瞭解課文內容,還可以打破課本帶來的約束,促使學生可以變化角度思考問題。例如在學習《月光曲》的課程時,為了提高語文教學效果,可以在班級中播放優美的鋼琴曲,學生在聽的過程中表達出自己的感想,之後學生在接觸鋼琴曲時,就可以更加快速的瞭解學習內容。而在後續學習的過程中,將《地震中的父與子》與《蝙蝠與雷達》兩篇課文進行整合,幫助學生分析如何通過蝙蝠的能力來營救這對父子,使學生更加深入的瞭解文章內容。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將語文教材中複雜的句子與資料,轉變為更加簡單易懂的圖片,學生可以更加清晰的瞭解文章內容,提高學生的思維活躍度,通過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可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對課文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2.2提高學習能力

幫助學生培養自學能力與方法是新課改的首要目標,傳統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核心,課堂的氣氛較為沉悶,無法實現自主學習,而學生也無法表現出自己的學習方法。採取信息技術教學,可以解決傳統教學死板的問題,在網絡環境下進行學習,可以充分發揮出學生自身的學習主體性,使學生可以獲得更多的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例如在學習《“心正筆正”的`柳公權》課文時,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收集相關資料,並且將學生分為多個學習小組,為每個小組安排學習任務,小組可以通過網絡查找資料,不僅可以快速完成學習任務,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互助能力。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還可以搭配優美的音樂,為學生營造出輕鬆、活潑的課堂學習環境,使學生保持輕鬆的學習狀態。輕鬆的環境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發揮出學生的創造能力,使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3結語

在國小語文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需要重點堅持三個基本原則,即培養學生的“聽説讀寫”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通過不斷的探索與研究,可以使學生擁有更加豐富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我閲讀能力。

國小語文閲讀教學論文 篇4

摘要:在語言建構與運用的基礎上,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行文化的傳承,是語文教育的終極目標。其中,對學生審美能力培養,至關重要。國小語文閲讀教學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渠道,在閲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意義重大。

關鍵詞:審美能力;策略;途徑;延伸;情感

一、國小語文閲讀教學中審美能力培養的策略

(一)興趣策略

興趣是一種帶着感情色彩,伴隨着個體積極情緒體驗的認識傾向,它對個體的認知活動具有極大推動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對文本的“注意”。讓學生帶着強烈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對文本進行感知體驗,為審美鑑賞力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情境策略

受教育者的知識是在一定情境中,通過意義建構而獲得的。審美鑑賞力的生成和發展本身也依賴於情境。在教學中,創設情境極為重要,它有助於學生建立已有經驗與文本的聯結點,引發情感共鳴,情感推動主體積極參與審美活動。情境的創設促進了學生的深度體驗、有效品鑑和品質創作。在情境的.感染中,學生對文本形成審美注意,對文本形式和內容形成一種閲讀期待,即審美期望。因此,情境創設是審美鑑賞力形成的現實基礎。

(三)對話策略

對話是語言交際的一種重要方式,是基於交流雙方的支持與理解,指向精神與心靈交融的活動。對話教學能促使學生的主體性、創造性得到充分發揮。讀書這一過程,不僅有讀者與文本的對話,還有讀者與作者、編者的對話,閲讀教學過程亦是如此。在閲讀教學過程中,啟動多重對話模式,在教師的幫助下,引發學生與文本、作者、編者的多重對話,提升審美鑑賞力。

(四)誦讀策略

語言本身具有美的屬性。它包括語言的形式美和內容美,語音是語言形式美的集中體現,語音美在本質上與音樂美緊密相連。學生在教師創設情境的引領下,通過範讀、齊讀、指名讀、配樂誦讀等各種朗讀方式,對文本進行感知體驗,感受語言的魅力。

二、國小語文閲讀教學中審美能力培養的途徑

(一)依託教材,引領學生髮現審美元素

國小語文教材中的審美元素無處不在,篇章的結構美、意境美、主題美,語言的韻律美、節奏美、修辭美,包括單元導語、課後練習、插圖等無處不藴含着美的因素。不同形式的“美”往往有機統一在一篇文章之中,很難截然分開。引領學生髮現國小語文教材中所藴含的各種審美因素,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

(二)關注語言,培養學生審美能力

1.品味語言美。國小語文教材所選文章文質兼美,語言極具典範性,藴含極高的思想性、文學性。引領學生通過尋找具有新鮮感的語言,能喚醒孩子對語言的敏感,培養學生的語感。詞語:疊詞。疊詞能增強語言的韻律感,讀起來朗朗上口,富有音樂美。教學《小小的船》一課時,運用多種方法引導孩子們朗讀“彎彎的月亮,小小的船”“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體會文中疊詞的音韻美、意境美。精準之詞。作者運用精準之詞,語言凝練雋永,值得反覆品味。《鳥的天堂》一文中的“堆”字描繪了樹葉一片挨着一片,層層疊疊的情景,“明亮”一詞形象地寫出樹葉的色彩明亮富有光澤,“顫動”一詞把樹葉在陽光下輕輕顫動描繪得栩栩如生。引導學生認真體會這些詞語,體會作者用詞之精準,也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一個舉措。傳神之詞。引導學生關注傳神之詞,既能幫助學生很好地理解文本,又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句子:運用修辭手法的句子。國小語文教材中所選文章多數運用了修辭手法,或突出主題,或強化感情。《桂林山水》一文中,作者恰到好處地運用了工整的排比,把水“靜、清、綠”和山“奇、秀、險”的特點描繪得淋漓盡致。引導學生反覆誦讀,體會“山”“水”甲天下的美,文字描繪的畫面浮現在學生的腦海裏,含義深刻的句子。含義深刻的句子或者能凸顯中心思想,或者寓意深刻,或者藴含了雋永的哲理,引導學生關注含義深刻的句子也是對學生閲讀能力及審美能力培養的一個途徑。2.感受形象美。美好的人物形象能喚起學生對美的追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國小語文教材中有鞠躬盡瘁,一心為人民的周總理;潛心科學研究的李四光;勤學苦練、不折不撓的頂碗少年……他們對祖國、對人民、對事業、對科學、對真理孜孜不倦地追求,體現在一言一行中。在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揣摩他們的言行,透過語言理解人物的內心世界,從而感知人物的形象。3.體會主題美。主題是文章之靈魂。國小語文教材中所選文章藴含豐富的主題,有的篇目表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有的描寫了祖國壯美的山川;有的篇目表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有的篇目展現了主人公高尚的道德情操與人格魅力。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主題美,弘揚了愛國主義精神,傳承了中華文明,傳遞了真、善、美。

(三)聯繫生活,引領學生創造美

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不僅是為了學生髮現美、感受美,獲得愉悦感,還要儘量地讓學生在聽説讀寫的訓練中創造美。《山中訪友》是一篇構思很美的文章,動情的敍述營造了一個活潑、跳躍的童話世界,是一篇詞美、句美、景美、情美的佳作。教師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審美因素,創設審美的閲讀情境,喚起學生的美感情趣,使學生獲得美感體驗。在展示美這一環節中,設計了仿寫,當審美主體處於情感感受之中,以情動情,引起共鳴,他們在和諧愉悦中得到陶冶,產生躍躍欲試的寫作衝動和靈感,仿寫自然水到渠成。

國小語文閲讀教學論文 篇5

隨着新課改的實施,傳統的國小語文閲讀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的發展趨勢,造成國小生在進行語文閲讀學習過程中存在學習積極性低、學習困難等問題,使國小生不能實現語文閲讀有效性學習[1]。基於此,教師需要在新課改實施的背景下,創新語文閲讀教學方法,從而實現國小生的語文閲讀有效性學習。本文就對國小語文閲讀教學有效性展開討論。

一、國小語文閲讀教學的發展現狀

現階段我國國小語文閲讀教學方式單一,學生在語文閲讀教學中始終處於被動狀態,嚴重降低了國小生語文閲讀學習的積極性,使語文閲讀教學不能發揮出應有的作用,進一步影響國小語文閲讀的教學質量。一般情況下,造成國小閲讀有效性低的原因包含以下幾方面內容:首先,語文閲讀教學程式化[2]。我國學校在進行語文閲讀教學中,教學步驟程式化,既不利於學生語文閲讀能力的培養,還影響學生的創造力,使得學生對文章重點內容理解不透,降低學生語文閲讀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影響到國小生語文閲讀有效性。其次,現階段我國國小教師認為國小教學內容簡單、自己能夠完全勝任,在課前就不會對教學內容進行備課,同時也不為國小生制定學習目標,造成國小生在語文閲讀學習過程中沒有明確語文閲讀目標,語文閲讀學習效率嚴重下降[3]。再次,教師在進行國小語文閲讀教學過程中,對語文閲讀教材選擇隨意,造成語文閲讀教學重點缺失,同時,語文教師在進行語文閲讀教學時,不對學生進行課外知識講解,學生在學習語文課文時,只瞭解課本上的基礎知識,對其他知識一概不知,造成語文閲讀教學成了“走過場”,學生語文閲讀知識理解不透徹,學習過程中缺乏想象力,語文閲讀學習效率嚴重下降。最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進行語文閲讀教學過程中仍採用“滿堂灌”的教學方法,造成國小生在語文閲讀課堂上始終處於被動的學習狀態,難以提高語文閲讀學習積極性,學習效率嚴重下降。

二、國小語文閲讀教學有效性的對策分析

(一)在課堂中融入多媒體教學方法,創設教學情境

隨着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多媒體系統發展迅猛,教師要想提高國小語文閲讀教學有效性,就需要在語文閲讀教學過程中使用多媒體教學方法,創設語文閲讀教學情境,活躍語文閲讀課堂學習氣氛,提高學生語文閲讀學習積極性,從而實現語文閲讀教學目標[4]。例如,教師在進行人教版國小語文一年級上冊《雪地裏的小畫家》這篇文章教學時,教師可以在課前收集一些小雞、小狗、小鴨以及青蛙等與課文有關的視頻和音樂,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進行播放,為學生營造一個《雪地裏的小畫家》的教學情境,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小畫家”在創作作品時的激動心情,然後教師在課堂上播放相關音樂,讓學生跟着音樂進行有感情的課文朗讀,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與作者產生思想共鳴,深入理解到作者創作時的心情,從而實現語文閲讀的高效率學習。

(二)在課堂上融入“互動式”學習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國小生年齡小,接受能力有着明顯的`差異性,對於一些接受能力較差的學生,如果教師講課速度過快、語文內容太深奧,就會使得學生在短時間內無法消化吸收語文閲讀的重點內容,從而降低學生語文閲讀學習積極性,語文閲讀學習效率嚴重下降[5]。因此,教師需要在語文閲讀教學過程中使用“互動式”教學方法,從而激發學生運閲讀學習積極性,實現語文閲讀的教學目標。例如,教師在進行人教版國小語文一年級上冊《雪地裏的小畫家》這篇文章教學時,教師可以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小組人數為6人,讓小組成員分別飾演小雞、小鴨、小狗、小馬以及青蛙,一人負責文章朗讀,讓學生在表演中進行互動,增加語文閲讀學習熱情。另外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向學生提出“青蛙為什麼沒參加畫畫?這些小動物為什麼不用畫筆就能畫出一幅畫?”等問題,讓學生在課堂通過小組討論找到答案,再舉手進行問題回答,從而增加學生自信心,實現語文閲讀教學的目的。

(三)在語文閲讀教學過程中堅持以學生為主

教師要想實現語文閲讀有效性教學,就需要在語文閲讀教學過程中堅持以學生為主,讓學生在語文閲讀課堂上始終處於主動學習的狀態,從而提高學生語文閲讀學習的積極性。在語文閲讀教學過程中堅持以學生為主具體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首先,教師需要在課堂上與學生加強互動,讓學生感受到你是在注意他,從而增加其學習積極心。其次,教師需要對運閲讀課堂時間進行嚴格分佈,分佈給學生充分時間,讓學生利用這個時間進行語文閲讀知識學習,疏通文章段落、整理文章中的生詞。最後,學生在語文閲讀學習過程中如果遇到問題,需要對問題進行標記,在請教老師,在老師的講解過程中理解透徹,從而獲得學習自信。總之,在語文閲讀課堂教學過程中堅持以學生為主,不僅可以培養學生語文閲讀的自學能力,讓學生充分掌握語文閲讀技巧,還可以完善語文閲讀教學模式,實現國小語文的有效性教學。

總結語:

總而言之,國小語文閲讀是國小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內容,對學生的綜語文合發展具有重大作用。因此,教師要本着“教學與時俱進”的理念,深入研究語文閲讀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可以使用多媒體教學等一系列先進的教學方法,從而讓學生在語文閲讀課堂上處於主動狀態,提高語文閲讀學習積極性,實現國小語文閲讀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韓素.探討合作學習在國小語文閲讀教學中的應用[J].文理導航(下旬),20xx(10):56-56.

[2] 萬愛華.提升國小語文閲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討[J].都市家教(下半月),20xx(7):41-41.

[3] 王運香.國小語文閲讀教學的有效性的探討[J].小作家選刊,20xx(13):162-163.

[4] 章珊珊.提高國小語文閲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的研究[D].江西師範大學,20xx.

[5] 趙剛.提高國中語文閲讀教學有效性的途徑探析[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xx(36):317.

國小語文閲讀教學論文 篇6

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與文本之間進行心靈溝通的過程。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感受來代替學生的閲讀體驗。但是由於應試教育等不可抗力,很多語文教師習慣於以自己為主體來成段地講解每一篇課文,使得國小生自己的閲讀初體驗被抹滅了。因此,教師要採取一定的策略來保持國小生的個性化閲讀,從而達到理想的閲讀效果。

1尊重學生閲讀的主體地位

何謂素質教育,就是要求從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中走出來,從而去營造一個有利於學生主動閲讀的學習氛圍,真正地把閲讀教給學生,而不是形式上的“請學生自由朗讀,思考問題”等。教師應該讓學生明白,他們自己才是閲讀的主人,不要為老師是從、為書本是從,更不要跟在老師的身後,做老師的小跟班,而要學會去做一個自覺、主動而又深度的思考者和行為者。主導學生思維的不是我們的教師要我們讀什麼、怎麼讀,而是我們自己想讀什麼、應該怎麼去讀,讓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讀書的主人。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的文章《匆匆》時,引導學生在閲讀後,説説自己喜歡那些句子,並且談談關於時間的看法,説出自己真實的感受和閲讀理解。由於這些感悟都是發自內心的,並且所選的內容是自己選定的,每個學生的閲讀都是非常積極主動的,都有個性化的理解。課堂中呈現出一個積極思考、主動探究的活躍氣氛,真正體現了“以生為主”的`新理念和新要求,這也為學生實現在閲讀教學中的個性化體驗營造了良好的氛圍,把課堂上的閲讀還給了學生。

2激發閲讀的興趣和求知慾

偉大的教育學家孔子曾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我們的國小生只有自己有了閲讀的興趣和慾望,他們才會抓住閲讀的機會和材料,進而從中獲取某些信息,體驗到一種自我滿足和愉悦的心情。所以,只有激發了學生的閲讀興趣,使他們樂於與作品中的文本進行接觸,這才是教師進行個性化閲讀教學的基礎心理和重要前提。這就要求教師經常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課堂的實際反饋情況等,來採用多種方式和手段去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讓學生在情趣盎然中敞開心扉,積極表達內心獨特、別緻的的閲讀感受。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六年級的《為人民服務》時,可以不直接開始講這篇課文,而是先讓每個孩子都暢談自己的理想,如何為人民服務並且站在講台上為大家進行描述一番,孩子們都興趣昂然、歡呼雀躍地在説着。有的説,長大了要當老師,培養很多優秀的學生;有的孩子長大了想當天文學家,為全球的人類解答更多的宇宙奧祕;有的説想當政治家、軍事家,為百姓謀福利;有的人卻想當清潔工,為城市的人們創造清潔的環境的等。每個人的理想都不同,都在盡情地描述着自己的人生,教師可以一一地給予了肯定和支持。用這種方式引入當天的學習更加能夠喚起孩子們的閲讀興趣,“看一看我們課文中是怎麼描述的?”,順利地開啟了今天的課程。

3擇取適合學生的閲讀方式

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一個學生的知識水平、興趣愛好、經驗背景、家庭環境等都各不相同,那麼他們的個性化的閲讀方式和表現自然也不同。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閲讀方式,從而讓學生用自己感興趣的閲讀方式來進行接下來的語文課文的學習,而教師所要做的就是在這個過程中加以適當的引導。只有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才能實現學生與文本、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以及閲讀過程中的平等對話,以此來展現學生自主的閲讀方式。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的《九寨溝》一課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自由、靈活地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朗誦好的就盡情展示自己的朗讀能力;喜歡講故事的可講講有關九寨溝的故事和自己的額旅遊經歷等;愛好美術的同學通過自己的想象來畫出九寨溝的美麗風景;喜歡當導遊的,也可以寫導遊詞,帶大家一起遊覽九寨溝;還可以自己蒐集關於九寨溝的資料、圖片等,來辦一期的手抄報,這樣也有利於發展學生的個性化閲讀。同時學生自主選擇閲讀方式,還可以達到讀與練的結合,課內與課外的結合,新知識和已有經驗的重構等。

4注重學生自己的閲讀感受

在閲讀教學中,很多教師為了順利地完成自己提前預設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環節,為了避免自己備好的教案之外的“節外生枝”,教師常會通過一些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的問題來把學生引入自己的“結論預設”中,從而按照教師的思維模式去思考和解決問題。其實,這一切都忽略了學生的初體驗。很多教師習慣於用刻板的教條主義以及所謂的標準答案去束縛國小生的思維,對他們進行“教參捆綁”,使得有些學生的個性思維被一次次地禁錮,最終扼殺在了搖籃裏。實施個性化的閲讀教師要珍視學生的閲讀中的獨特感受,這樣他們才能暢所欲言。例如,在教學人教版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的《桂林山水》的時候,通過朗讀讓學生體會文章的真情實感。朗讀其實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對內容的理解、掌握規範的語言、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我把教學目標中的“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改為了“嘗試着根據自己的感受來朗讀課文”,使得學生能夠在讀完課文後擁有自己的感覺和理解,這將有助於培養學生閲讀方面的個性化發展。接着我又“説説你自己的想象,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意思。”允許我的課堂出現不同的聲音,學生可以暢所欲言。5結束語綜上所述,教師要恰當地引導學生的個性化閲讀,尊重學生閲讀的主體地位、激發閲讀的興趣和求知慾、擇取適合學生的閲讀方式、注重學生自己的閲讀感受等四個方面着手,使得學生出現多元化的理解角度和思維方式,從而促進德、智、體、美、勞五位一體的全方位發展。

國小語文閲讀教學論文 篇7

摘要:國小語文教學中的羣文閲讀教學有着一定的價值意義,並且在國小語文教學中處於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國國小語文教師已經充分認知到羣文閲讀的重要性,比如提高羣文閲讀的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閲讀速度等等,都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為學生的長遠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本文在對國小語文羣文閲讀教學意義分析的基礎上,探討其教學對策。

關鍵詞:國小語文;羣文閲讀;教學對策

羣文閲讀在提高國小生閲讀能力及培養國小生思考能力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深受廣大國小語文教師及國小生的喜愛。在教育教學方式不斷創新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不斷提高的大背景下,以教材基本體系為前提,教師應該結合語文教學進度及文本內容主體,提高對羣文教學的編排及組織,以滿足國小生語文學習的需求,實現國小語文教師創新教學的目標。

1國小語文羣文閲讀教學意義

1.1擴大國小生的閲讀視野:在國小語文教學中,所有國小語文教師都是要求學生能夠多讀書,讀好書。學生如果能夠長期堅持羣文閲讀,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閲讀量,從而使學生的閲讀能力不斷提高。不過目前在實際的國小語文教學中,閲讀教學中的教材僅僅只是語文課本中的內容,這就限制了學生的與度量。所以目前國小語文教師的教學任務就是增加學生的課外閲讀量,比如教師可以使學生在上課前幾分鐘自由閲讀與課程內容相關的課外文章,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課外閲讀量,還能夠擴大國小生的閲讀視野及知識面。

1.2提高學生的閲讀速度:目前我們正處於信息化的社會中,學生要想能夠與時俱進,就要獲取足夠先進及豐富的信息,要想實現這一目的,提高學生的閲讀速度能夠有效的增加學生的信息量。目前在實際教學活動中,部分國小語文教師為了保障自己的講課質量,會根據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放慢自己的講課速度。雖然這種教學方式能夠使學生全面理解國小課文中的內容,但是也大大抑制了學生閲讀速度的提高。

1.3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目前國小語文教學受到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大部分國小語文教師都使用單篇文章進行教學的模式,只為學生傳授理論知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處於被動的狀態。另外教師為了在有限的時間中完成自己的教學進度,往往會忽視學生在聽課過程中的問題。為了教學為教學這種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的思考能力。那麼羣文閲讀就能夠有效的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國小教師在為學生布置相關的羣文閲讀任務的時候,要求學生在閲讀過程中積極思考,並且找出問題的答案,能夠潛意識的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

1.4培養學生正確的閲讀方式:在新課改背景下,國小語文教育也越來越重視對學生閲讀方式的指導。但是在實際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整堂課都圍繞同一篇文章進行講解,內容也都是以文章中的知識為主,完全忽視了指導學生正確的閲讀方式。進行羣文閲讀教學能夠使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閲讀,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及歸納能力,還能夠使學生具有正確閲讀方式。

2國小語文羣文閲讀教學對策

目前國小語文中使用的教材都是根據同類題材編排的課程體系,每個單元都可以作為一個羣文進行教學,在此基礎上可以對學生進行年級層次進行教學。

2.1以主題為基礎進行閲讀:中心議題體現着教學的目標,是羣文閲讀課堂的中心。教師在備課的階段,要設置好議題,把握好議題的難易程度。議題既要有挑戰性,也要有可學習性。議題的選擇需要結合國小生的理解水平,以及接受能力。國小生的知識水平有限,對事物的看法不夠全面,教師在羣文閲讀課堂教學中,要充分認識到國小生的特點,合理選擇一個或者幾個議題。議題的選擇要有啟發性,能夠啟發學生的思維,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學生能夠從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以主題為基礎進行閲讀指的是以國小生目前的閲讀能力水平為基礎,以主題為前提,使國小生能夠根據自身的學習計劃及教學計劃進行的羣文閲讀活動。此閲讀活動有兩種方式:其一,完善型。教師以學生平時在語文學習中的表現為基礎,包括學生對不同主題的知識的掌握情況,對一些掌握較為薄弱的主體進行羣文閲讀引導;其二,提升型。教師以提升學生的閲讀能力為基礎,通過展開不同的主體進行閲讀指導。這種方式是以學生具備相應的能力及基礎知識為前提,進行的高層次的閲讀指導。比如在進行《矛和盾的集合》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不同主題知識的閲讀指導,使學生能夠在自己的生活中尋找充滿矛盾但是卻被統一的現象,通過此蒐集相關的資料進行閲讀。從這個過程中學習相關的知識以及為人處事的道理,教師開展羣文閲讀教學要根據不同的主題,使學生能夠自主歸納知識,並且對其進行分析和整體,使學生能夠在蒐集知識的過程中獲取知識。

2.2以任務為導向進行閲讀:以任務為導向進行閲讀指的就是根據語文教學的實際進度,並且結合教學中的任務,引導學生進行羣文閲讀。在實際教學中,為了使其能夠服務教學,可以從兩方面進行。其一,預習型。教師根據課文內容,提前為學生布置閲讀任務,使學生閲讀類似的文章,瞭解文章中的內容,為文本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其二,複習擴展型。在教學任務完成之後,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以及掌握文本知識的程度,開展學生課外時間的閲讀活動,使學生能夠完善自身的知識面,並且充分的理解並掌握教學內容。比如在進行《只有一個地球》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課下閲讀環境、生態之類的羣文,使學生了解目前的生態環境及環保狀況,這樣國小生能夠充分認知課文中的危機。並且還可以使國小生體驗身邊的污染現象,使其能夠全面瞭解地球狀況,那麼就自然而言的完成文本的學習。

2.3充分運用羣文閲讀的策略:在課堂教學中,除了需要的課文之外,教師可以選擇有對比性的文章進行對比閲讀。在對比閲讀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尋找文章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充分發散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學生有深刻的認識,在差別中看到學習方法和規律,提高語文文章的鑑賞力。聯想閲讀是學生聯繫自己的自身經歷,體會不同文章的情感。對於部分摘抄的課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閲讀相關的全文,使學生關注作者的選材以及情感的表達。在課堂上開展羣文閲讀之後,可以在課下拓展閲讀,引導學生閲讀相關體裁或者相關作者的文章,擴展學生的閲讀範圍,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

3結語

人們在生活及工作中的閲讀方式主要分為單篇閲讀、多篇閲讀及整本書閲讀三種,為了使學生能夠具有多篇文章閲讀技能,可以在國小語文教學中進行羣文閲讀教學,能夠有效更新國小語文教師閲讀教學的思想,創新了國小語文閲讀教學的模式,開闊學生的閲讀視野,提高了學生的閲讀量,從而有效的提高了學生的閲讀能力。以上本文重點分析了國小語文羣文閲讀教學意義以及教學對策,以為同行工作者提供相應的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1]李開忠.國小語文羣文閲讀教學策略研究[J].學週刊B版,2014,(1):60-60.

[2]李暉.鏈接生活,點擊教學———國小語文羣文閲讀教學的實踐探索[J].學週刊,2015,(4):169.

[3]陳玲.國小語文“羣文閲讀”特色課程建設的探索[J].考試周刊,2014,(54):37-38.

[4]甘玉林.羣文閲讀理念下國小語文閲讀教學思路解讀[J].小作家選刊,2016,(25):170.

[5]杜娟.起承轉合———淺談國小語文與羣文閲讀的聯繫[J].東方教育,2015,(6):188-188.

[6]易文慧.試論國小羣文閲讀的教學價值與策略[J].讀與寫(上,下旬),2015,(16):72-72.

國小語文閲讀教學論文 篇8

摘要:隨着我國新課程改進的不斷深入,很多國小的語文課堂都進行了積極探索和研究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思維和教學方法,而合作學習的方法作為有效的教學方法也被廣泛地利用。本文通過合作學習在國小語文閲讀教學中的意義出發,對國小語文課堂現階段的學習方法進行一系列的探討,進而為日後的國小語文課堂閲讀教學提供相應的參考。

關鍵詞:合作學習;國小語文;閲讀教學

語文是一門比較基礎性的學科,語文學科的學習效率會直接關係到其他學科的學習,同時,也會直接影響到學生日常的交流溝通以及對文字的理解能力,因此,在國小語文教學中,一定要重視其教學效果。而語文教學中,閲讀教學是其中教學的重點,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加強對教學方法以及學生學習方式的深入研究,不斷提高自身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效率。對於國小生來説,在學習的過程中已經逐漸具備了相應的基本認知能力,其可以通過各方面的閲讀來提升自己的文字和知識積累量。而且在國小的語文學習中,國小的閲讀教學對國小生來説是比較重要的,接下來,本文就對閲讀教學中合作學習方式的應用進行詳細探討。

一、合作教學應用於國小語文教學中的實際意義

閲讀,不僅是學生獲取和積累知識的主要途徑,同時,也是在語文學習中,理解和掌握文章中心思想的最佳方式,因為作者在創作文章的過程中,都會用文字表明反映着內心思想。在現階段的國小語文課堂中,很多知識都是需要經過更深層次的沉澱才能學習到知識的精髓,然後需要通過交流才能夠進一步提升認知度。而在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的主要意義,就是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理解思維,也可以在學生合作和交流中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不斷提高學習效率。

二、合作學習在國小語文閲讀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1.營造合作學習氛圍,激發國小生的學習興趣

閲讀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除了帶領國小生完成基本的教學任務之外還要培養國小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在現階段的國小語文教學中,學生就是課堂的主人,而教師就是課堂中的領導者。在此基礎上教師要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儘可能地利用多種教學方式來吸引國小生的學習興趣,進而為國小生營造一個和諧的學習氛圍。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站在國小生的角度進行換位思考。在課下,教師也應該深入到國小生的實際生活中,充分地瞭解國小生的興趣點,將國小生的興趣引入到語文課堂閲讀教學中。例如:在進行學習人教版國小生5年級下冊《橋》一課的時候,大家對於文章中的共產黨員在洪水來臨之際捨己救人的行為唏噓不已,但同時很多國小生也對這個行為不理解。所以在課文講完之後,便可以設置這樣一個小話題:課文中的共產黨員捨己為人的救人,這樣做值得麼?然後便可以讓國小生根據這個問題各抒己見,進行小組合作探討,最後每個小組派出一個代表對問題進行總結、分析。

2.老師參與國小生的合作學習,進行指引國小生的學習方向

在國小生進行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參與到國小生的討論中。在應用合作學習方式的過程中,由於每個組員的'思維、長處以及對問題的捕捉能力都不相同,所以,學生在進行交流的過程中,可以不斷的取長補短,不僅可以培養成員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帶動其他的成員表達自己的觀點。但是,由於學生的自制能力和學習能力有限,所以教師需要在合作學習中起到一個良好的引導和整體把控作用,避免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偏離主題,失去了合作學習的主要意義,同時,也可以針對性引導有不足之處的學生對自身缺陷進行彌補,並鼓勵組員學習夥伴的長處,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例如:在學習人教版5年級上冊《梅花魂》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創造合作學習的前提條件,即提出問題:“同學們,這篇文章寫得非常優美,所以大家現在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並説明自己喜歡的理由。”然後讓國小生進行國小合作討論,給國小生充足的討論時間,最後就會有國小生回答:“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開花,她卻不一樣,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理由就是:這句話利用擬人的手法形象地描寫出了梅花不屈不撓、不畏凌寒的精神。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着教學方式的不斷改革,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當代國小生的教學需要。所以,在現階段的國小語文教學中實行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時代在發展,國小的課堂教學方式也在改革,現階段的國小語文課程學習不僅僅是讀書寫字,而是讓國小生學會運用文字與他人交流,進而表達自己的情感。這種學習方式不僅可以讓國小生感受到團結合作的重要性,還可以讓國小生在閲讀中學習,不斷地積累知識素材,進而深入學習書面表達中基本的寫作手法。合作學習能夠讓閲讀教學的趣味性提升,讓國小生可以在合作教學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積極性,進而相互鼓勵,在合作的過程中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葛大路.合作學習在國小語文閲讀教學中的嘗試[J].華夏教師,2017(4).

[2]王愛婷.合作學習在國小語文閲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外校外教育,2017(13).

[3]施雲霞,鍾妍.互幫互助的突出優勢———研究合作學習在國小語文閲讀教學中的作用[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6(11).

國小語文閲讀教學論文 篇9

摘要:目前,我國國小語文教學改革進入深水區,部編版教材的廣泛使用,使拓展閲讀的重要性愈加凸現。在教學實踐中,國小語文教師應不斷總結經驗,圍繞拓展閲讀的內容、方法、評價進行反思與創新,使之為國小生語文素養提高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國小語文;拓展閲讀;教學實踐;反思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課程要致力於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而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是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關鍵。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要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引導學生體會多元文化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的個人體驗,而拓展閲讀就是拓寬學生視野重視學生個人體驗的一個平台。

一、教師要嚴格控制拓展閲讀的內容

國小生天性活潑好動,對於閲讀、寫作等不感興趣,大部分學生往往將閲讀視為一項任務,完成任務的過程被其忽視,他們只是機械的重複最終取得了教師想要看到的成果。教師在調查學生對於拓展閲讀讀物的閲讀完成率時得到的數據往往比學生自我統計的數據有出入,這需要教師的重視,拓展閲讀強調的不是學生“善意的欺騙”而是真正體驗多元文化感悟外面世界的過程。

國小生因為年齡較小,身體和心理髮育尚未完全成熟,不具備成型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容易因為外部世界的干擾而發生一些心理或者行為上的改變,因此教師要嚴格把控課外閲讀的質量,儘量做到對學生所讀的每一本拓展讀物都有所瞭解。部分學校因為資金等問題,班級圖書角尚未建立,因此學生只能自行選擇課外讀物,由於家長的疏忽導致學生受到“黃賭毒”等書籍的影響的現象並不罕見。例如某鄉村國小三年級學生杜XX在課外讀物中注意到有青少年利用曬乾的絲瓜藤蔓體驗抽煙的快感,其家裏正巧有絲瓜的藤蔓,於是一經嘗試便沾染上了吸煙的壞習慣,這對於學生以後的成長健康是不利的。教師要克服班容量大學生數量多的現實問題,不僅要關注學生是否展開了課外閲讀,還要關心其課外閲讀的主題,確保課外讀物的主題沒有偏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好是根據教材上的課外閲讀讀物進行推廣,在保證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探究中華文化,提升語文核心素養。

二、拓展閲讀需要積累和參考

大部分學生在進行課外閲讀時經常兩手空空,僅僅欣賞故事而忽略了表達方式和作者想要傳遞的信息。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閲讀,不動筆墨不讀書,教師可以提供給每個學生一個筆記本,要求學生在進行課外閲讀時做筆記。教師要向學生灌輸積累的重要性,讓學生認知到閲讀課外讀物不僅僅是一種休閒放鬆的娛樂,更是積累寫作素材體會人情冷暖的絕佳機會。

教師要指導學生科學閲讀,無論是課外閲讀還是課內閲讀都要遵循“讀書三遍法”。第一遍讀書,學生要“囫圇吞棗”,不要求細緻更不要求理解只需要學生將其寫作主題明確,人物和發生的事件能夠一一對應,而不是“路脣不對馬嘴”;第二遍讀書,學生要仔細觀察人物的行為習慣和事件的衝突原因並試圖把握文章的情感脈絡,第二遍讀書時教師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鼓勵學生髮散思維跟隨者故事情節的發展去思考並進行適當的猜想和預測;第三遍閲讀要求學生能夠細緻的分析前兩遍閲讀時重點注意的章節內容,教師要在適當時機點撥學生,幫助學生理解表達手法的使用和文章的結構組成,第三遍閲讀要上升到文學的層次上來,學生不能侷限的停留在某一個句或者某一段話而是從文章整體出發,判斷該部分內容對於整體的事件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當然這需要長久的練習和較高的語文素養。

拓展閲讀需要教師與學生的共同配合,並不是學生一個人的任務,教師在監督學生閲讀的同時要儘可能的幫助學生,讓學生經過積累、參考、對比之後有所發現,拓展閲讀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提升學生的閲讀能力,更是為以後的寫作教學和其他部分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學生在閲讀一個文本時很容易進去該文本的世界,這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壞事,學生更快的融入作者設定的世界中冷眼旁觀每件事的發生和結束,以上帝視角總結這所有的一切。但是,某些時候閲讀需要參照,需要對比,只有與其他的文本世界對比碰撞,我們才能從中找尋到真正的不同吸取養分實現自我成長的人生價值。詩歌也好,小説也罷,任何的文學作品需要參照,沒有對比藝術就沒有存在的價值,我們評價一個藝術品時儘管沒有明確的表明該藝術品與其他藝術品的差異,但是我們的心中已經樹立了一個標杆。拓展閲讀需要積累,同樣也需要參考對比。

三、拓展閲讀教學離不開完善的評價機制

國小生正處於青春叛逆的前期,儘管還帶有些孩童的稚嫩,但是其努力模仿成年人的行為往往會讓人覺得哭笑不得。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最需要的是教師的認可,當學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被教師所看見並且認可了自己的學習成果,那種幸福感是無法比擬的。在班級容量較大,教師教學任務繁重的背景下,完善的評價機制可以幫助教師更客觀公正且全面的瞭解學生。對於學生一段時間的評價,關係着學生今後學習的態度和興致,受到教師表揚的學生今後會再接再厲,而那些暫時落後的學生更是能夠吸取教訓。教師要善於利用多媒體技術,在如今網絡全球化,信息數據流的時代,網絡極大的優化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網絡在線教育日漸成熟,儘管目前市面上投入使用的網絡教學平台系統都存在這一定的問題,但是網絡教學平台的應用仍起到了正面的作用,簡化了教師的任務,讓學生和家長隨時隨地的查看某一時間段內學生學習成績和知識漏洞。教師將學生平時的成績數據化,上傳到網絡教學平台,並加以適當的評語,網絡教學平台的系統經過整理分析最終給出學生的成績折線圖和評價,讓學生對自己有一個客觀的認識,這對於學生的幫助是巨大的。

參考文獻:

[1]張雯.國小語文拓展性學習策略探析[J].新教師,20xx(08):55-56.

[2]張錦美.國小語文基於拓展閲讀的教學研究[J].名師在線,20xx(35):20-21.

國小語文閲讀教學論文 篇10

摘要:語文閲讀教學是國小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內容,也是教學中的難點內容。如何提升國小語文閲讀教學的成效是國小語文教師關注的重點。基於此,文章從轉變教學觀念、激發學生興趣、創設教學情境、豐富教學素材四個方面探討了提升國小四年級語文閲讀教學成效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國小四年級;語文閲讀;閲讀習慣

閲讀是學生擴充知識的一種有效方式。在語文課程學習過程中,閲讀水平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因此,閲讀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國小四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一定的閲讀基礎和閲讀能力,在對其進行語文閲讀教學時,教師要找到適合學生的方式進行教學,這樣才能幫助學生進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轉變傳統的閲讀教學觀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師需要轉變國小語文閲讀教學的傳統觀念,不能讓學生一直處於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而應重視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閲讀教學中來,更好地完成閲讀任務,從而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在傳統的閲讀教學中,教師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因而閲讀教學往往會成為答題技巧傳授,忽視了學生閲讀能力的培養。比如,在教《蘋果裏的五角星》這篇文章時,教師需要積極組織學生進行文章閲讀,對文章的中心內容進行歸納,從而探究文章的中心思想。在此學習過程中,教師要發揮其引導作用,引導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探索,這種強調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方式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涵,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事物的能力,以達到教學的目的。

二、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

在語文閲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懂得閲讀的重要性,有效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在語文閲讀教學之前,教師需要對教學目標進行明確化,以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趣味性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比如,在教《黃山奇石》一文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具有挑戰性的任務,如通過閲讀文章,充當廣告設計師來給黃山設計廣告語。藉助這樣有趣味性的話題,讓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發揮想象力,設計出具有個性化的廣告語,從而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再如,在教《驚弓之鳥》一文時,教師可在上課之前向學生提問:從生活常識來看,只有弓箭組合在一起才能射擊,但是如果沒有箭,怎麼辦?教師可給學生製造一定的懸念,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活躍學生的大腦,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體會閲讀的樂趣。

三、注重創設教學情景,營造良好的閲讀氛圍

在國小語文閲讀教學過程中,採用情景教學法能夠有效提高教學質量,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情景,幫助學生有效理解閲讀內容,提高學生自主閲讀的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也可以藉助多媒體豐富教學內容,通過圖文並茂的方式向學生展示閲讀內容,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進行教學任務的設定。比如,在教《觀潮》一文時,教師就可以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錢塘江大潮的景象,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活躍學生的.思維。

四、以生活為源泉,豐富國小語文閲讀教學的素材

生活是人類創作的源泉,也是一個豐富的素材庫,生活中的素材往往能引起國小生的關注。比如,在教《頤和園》和《圓明園的毀滅》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對當下古裝影視作品闡述看法。再如,以學生喜愛的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為切入點,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作品討論。並且藉助影視作品中安定祥和的生活畫面與文章《圓明園的毀滅》中殘破的畫面形成的鮮明的對比來進行閲讀教學,將文章的內涵引申到愛國主義的高度。在課餘時間可以帶領學生去烈士陵園進行參觀,或者觀看一些具有愛國主義情懷的電影作品,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所要表達的思想,從而使學生形成自己的閲讀習慣和邏輯思維能力。

五、結語

在國小語文教學過程中,閲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閲讀教學質量與學生的認知水平、分析能力、表達能力等有着密切的聯繫。因此,教學方式的選擇就顯得極其重要,教師需要積極改變傳統的教學思維模式,對現有的教學理念進行更新,採用情景教學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培養學生的閲讀習慣和閲讀能力。同時,要注意挖掘生活中的教學素材,讓學生學會從生活中進行積累學習,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丁古琴.談國小語文閲讀教學中的均衡教育:以四年級語文閲讀教學為例[J].教育觀察(中下旬刊),20xx(2):59-60.

[2]温少忠.以讀促學以學定教以教傳道:淺析國小四年級語文的閲讀教學[J].華夏教師,20xx(8):64-65.

[3]王春梅.朗朗書聲起已悟文中意:如何開展國小語文閲讀教學[J].甘肅教育,20xx(20):95.

[4]孟鋒.淺談國小語文綜合性學習:以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為例[J].國小教學參考,20xx(28):55.

國小語文閲讀教學論文 篇11

眾所周知,閲讀作為國小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生的學習以及生活中有至關重要的地位,它是學生認識世界的窗口,也是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的重要途徑。

就國小生而言,學會閲讀既有利於擴寬學生的知識面,也有利於提高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最終實現學生的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相關研究表明,國小語文教學單純地依靠教師的講解是很難幫助學生掌握技巧的,這就要求教師要能夠不斷地去探索,尋找適合學生的學習方式,更好地幫助學生了解語文閲讀教學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進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一、國小語文閲讀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法的意義

合作學習在國小語文閲讀教學中的運用至關重要,筆者主要從提高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力以及樹立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競爭意識這兩方面展開論述。

1. 有利於提高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力

傳統教學方式下,教師的教學方式會顯得陳舊、古板,這時教師往往是先帶領學生將文章分成不同的層次,然後就不同的層次進行講解,最後再總結出文章的主旨大意,這種 "半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發展。由於是教師帶領着學生,學生就會認為不用思考,反正在後面的教學中教師也會告訴我們結果,這就使得學生理解的內容不斷減少,也因為學生的理解能力十分有限,學生閲讀的效果始終得不到提高。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學生只有積極的融入到大集體中去,不斷地與他人交流、共享知識,才能強化對知識的記憶力,不斷的增強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力。國小語文閲讀教學中讓學生學會合作學習,學生就能夠在教學以及小組討論的過程中不斷地表達自己的意見以及看法,將自己遇到的問題以及不能理解的部分告訴老師或者同學,讓大家一起進行深入的思考,最終提高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力,實現共贏。

2. 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1 世紀的今天,我們身處於一個合作與競爭共存的社會,學生要想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面、健康、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就國小語文閲讀教學而言,培養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有很多,而這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合作學習這種科學的'學習方式。眾所周知,合作學習的過程就是學生不斷地傾聽他人意見的過程,在合作的過程中,學生自己的問題就能夠迎刃而解,這不僅有利於幫助學生解決困難,還有利於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讓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國小語文閲讀學習中去。

二、合作學習在國小語文閲讀教學中的應用

1. 從教材資源出發,切實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

受興趣愛好、年齡等各種各樣因素的影響,國小生的實際閲讀能力較為低下,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能夠充分的利用教材,全面地挖掘教材中有可能存在的各種積極的因素,這既有利於提高學生的閲讀質量,也有利於提高教師教學的有效性,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在運用合作學習這中全新的學習方式時,教師要能夠積極地引導學生,不斷地啟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幫助學生進行正確的理解,最終糾正學生在閲讀理解上有可能存在的各種偏差。在點撥學生的觀點時,教師也不能過度的誇張,相反的,應堅持適時適度和鼓勵的原則,學生在學習以及生活中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教師如果一味地責怪學生,不僅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還會讓學生喪失學習的興趣。比如在學習人教版三年級上冊中的課文 《孔子拜師》時,教師就要深入地挖掘文章的教育寓意,積極引導學生,讓學生在合作學習、合作探討的過程中,去感悟孔子孜孜向學的好學精神以及老子誨人不倦的教育理念,從而引導學生不斷提升自身的學習態度。

2. 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高度重視學生主體性地位的發揮。具體教學中,國小生會顯得比較好動、好學,他們對身邊的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但並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擁有較強的自控能力,教學中存在很多這樣的學生,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思想很容易開小差,這對學生的語文閲讀教學來説十分不利。為此,教師必須採取措施,積極地的為學生構建一個良好、和諧、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還要不斷的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以此來引導學生,讓學生對國小語文閲讀教學始終保持着高度的熱情,這樣,學生就會全身心地參與到教師教學中去,從而學到更多實用的知識。值得重視的是,教師在採用合作學習這種教學方法時,必須堅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開展的相關活動以及相關比賽不能超出學生能夠理解和接受的範圍。比如課文 《畫楊桃》,這篇文章的主旨是,人們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同一個事物會有不同的觀感。教師可以通過課堂實踐來提升學生對於課文主旨的認知。教師就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然後選擇一個物品如蘋果、香蕉等,讓學生在小組討論後,去畫出自己觀察到的物品形象,這不僅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還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此外,在小組活動中,那些表現不積極的同學也會被帶動。最後,教師可以讓各小組將自己的畫冊展示在大家的面前,並作出適當的點評。

3. 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

為切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好、更快的融入到教師的教學中去,筆者指出,教師在教學前就必須選擇學生感興趣的閲讀材料,最重要的是,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合理、科學的分組。對學生進行分組的方法有很多,但這些方法都遵循一定的規律,在教學中,教師還可以通過一系列與閲讀材料有關的遊戲,不斷的拉進組與組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這樣,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學生學習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合理分組而言,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興趣或認知角度入手來進行, 比如在課文 《夸父追日》的講解中,教師可以首先拋出一個問題,"同學們,你們認為夸父這種徒勞無功的追日行為可取嗎? 説説你們的看法"這就自然地將學生分成了兩個不同的小組。教師要引導小組之間展開討論交流,在討論的過程中,必須有專門的學生負責記錄學生感受最深的句子,在討論結束之後就可以將這些句子與同學一起分享。在學生討論之後,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文章的閲讀與學習,最後做出總結: "人都是有目標的,無論這個目標是真實的還是虛幻的,只要你認真去實踐,那你的人生就是圓滿的,我們可以不認同夸父的行為,但我們必須讚賞夸父的精神。"三、結語。

一言以蔽之,合作學習法作為新形勢下教學模式的一種主流,已然成為素質教育不斷加深的歷史必然。就國小語文教師而言,要不斷的認識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不斷的提高自己的認識,只有這樣,才能切實將合作學習法運用到閲讀教學活動過程中去,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生存在的潛能。此外,合作學習法的運用還能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以及競爭意識,最終為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提供強而有力的保障。

參考文獻:

[1] 李麗華。 探討合作學習在國小語文閲讀教學中的體現[J]. 才智,20xx,09: 3.

[2] 王利峯。 合作學習在國小語文閲讀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 中國校外教育,20xx,S2: 3.

[3] 黃楊。 分析合作學習在國小語文閲讀教學中的嘗試 [J].新課程導學,20xx,19: 1.

國小語文閲讀教學論文 篇12

閲讀是課文解讀的“催化劑”有助於“聽讀”水平的提高,閲讀是溝通口語和書面語的“橋樑”,有利於“説寫”水平的提高,閲讀是一種高尚精神享受,有利於人文素質的提高,閲讀也有利於提高語言的規範化程度。閲讀教學,是為了着重培養理解書面語言的能力。國小語文教學要注意結合學生的特點與身心發展規律,因材施教,激發學生閲讀興趣。國小生好奇心強,具有強烈的表現慾望,教師可以充分抓住學生這些特點,開展語文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深化閲讀,進而提高閲讀理解能力。

閲讀是一個任重道遠的過程,在國小我們就要重視國小生的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還語文課堂琅琅書聲。要想提高國小生語文閲讀的整體素質,就要注重各個基礎環節的聯繫,打紮實各個環節,從而激發學生髮散思維的創新意識,實際運用中的各種能力,從而達到閲讀教學目標。

培養學生自主閲讀能力 。如今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我們的教師要努力探索,設計出靈活多樣的語文閲讀教學模式。教師在閲讀的內容上要放寬,變“要我讀”為“我要讀”。如何做到這一點呢?最好的做法是給予學生自由選擇的權利。這樣,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地進行讀、品、評、賞、畫,學習的興趣很濃。

傳統國小語文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灌輸,阻礙了語文閲讀理解能力的提升。愛因斯坦説過:發現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在閲讀中能夠提出問題,產生質疑,才能產生解決問題的動力,才能促進學生深入閲讀。因此,教師要對在閲讀中敢於提出問題的同學給予充分肯定,並鼓勵其他同學能夠在閲讀中提出質疑,並通過交流,相互啟示與借鑑,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例如,在學習《釣魚的啟示》一文中,有的學生提出問題:為什麼離准許釣鱸魚的時間只有兩個小時,而除了父親與詹姆斯沒有任何人知道詹姆斯釣到了鱸魚,父親卻讓兒子將魚放回湖中,這太不近人情了吧?教師對提出問題的同學給予了充分鼓勵,並且把這個問題拋給各個小組,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討論交流。有的同學説:父親是一個遵規守紀的人,這正是他的人格魅力所在,一個只有對自己,對家人嚴格要求,這個社會才能秩序井然,共同享受美好的環境與生活;有的學生説:父親對兒子嚴格要求,是想從小培養他遵規守紀的意識與習慣,如果父親對兒子放鬆要求,兒子就不能更好地樹立是非觀念,不知道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甚至連最基本的做人的道理都不懂;有的學生説:父親為孩子樹立了榜樣,對孩子進行了嚴格的教育,雖然詹姆斯在這一生中再也沒有遇到這麼大的鱸魚,似乎是很遺憾,但是他從父親那裏得到了終生受用的精神財富,他成為著名的建築師,他的成才,離不開父親對他的教導,離不開他對父親嚴以律己精神的繼承……可見,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問題的探究,促進了學生的個性化的閲讀,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提高了學生的探究能力。

國小語文教學要注意結合學生的特點與身心發展規律,因材施教,激發學生閲讀興趣。國小生好奇心強,具有強烈的表現慾望,教師可以充分抓住學生這些特點,開展語文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深化閲讀,進而提高閲讀理解能力。

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提高國小生綜合能力,所以在教學中教師的教學任務就是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首先要激發學生課外閲讀的興趣,讓他們願意讀,老師應該先推薦一些有趣的兒童作品,激發學生閲讀的興趣,讓他們欲罷不能。再讓家長給孩子講一些有趣的故事,給孩子創造一個適宜讀書的環境,養成善於讀書的好習慣。再結合新課標推薦的古詩詞以及課外讀物進行閲讀,指導學生留心周圍的人或事,看看社會,看看家庭,就讓學生有取不盡的材料,再加上從課外閲讀中積累的精彩語句片段,學生就很容易把自己的東西在習作中表達出來。

閲讀是讀者對讀物進行認知、理解、吸收與應用的過程,是現代文明的過程中社會不可缺少的智力活動,也是國小語文教學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中,國小語文教學需要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讓學生具備較為開闊的閲讀視野,在閲讀理解與表達交流的基礎上得到提

國小語文閲讀教學論文 篇13

摘要:本文以國小語文閲讀教學為出發點,結合個人的實際教學經驗,首先講述生本教學理念在國小語文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之後再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進行分析和研究,確定其可行性。

關鍵詞:國小語文;閲讀教學;生本理念

所謂生本教育理念,就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其主要目的是以學生的學習效果為重點,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既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又能達到教學目標。

1國小語文閲讀教學中的問題

1.1沒有真正樹立學生的學習地位

從目前國小語文教學的現狀來看,教師沒有讓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沒有真正樹立國小生的學習地位,仍然在延用以教師為主導的國小語文閲讀教學模式。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沒能跟上時代變化的步伐,教師的主體角色在教學的過程中被刻意地放大,忽略了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理念,從而出現了教師與學生主客顛倒的現狀。

1.2傾向基礎教學而忽略閲讀教育

在國小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大多以字、詞、句等基礎教學為主,只有當國小生進入到高年級以後,才會接觸到語文閲讀教學,所以在國小語文的教學中,教師往往會傾向於基礎教學而忽略了閲讀教學。其實,在國小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閲讀教學不但可以豐富國小生的語文知識,穩固國小生的知識體系,還可以提升國小生掌握和學習語文知識的學習方法。從低年級的語文教學開始,教師就注重對國小生語文閲讀的教學,從低年級就開始培養國小生的語文閲讀能力,當學生進入到高年級接觸語文閲讀教學以後,能對語文學習有一個完整的認知,在閲讀教學的過程中不會顯得尤為吃力。但縱觀目前的國小語文教學模式,教師在語文教學中仍以基礎教學為主,將基礎教學內容作為教學重點,國小生因為缺乏教師詳細的閲讀指導,很難掌握閲讀的內容。

2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國小語文閲讀教學策略

2.1樹立生本教育理念

教師想要真正實現國小語文閲讀教學的目標,前提是需要樹立生本的教育理念,從根本上理解國小語文教學的.意義,充分地學習和掌握國小語文新課程改革的內容,明確自己在國小語文教學過程中的角色定位,從生本的教育理念出發,圍繞國小語文閲讀教學的內容,全面提高國小生的語文閲讀能力,為實現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國小語文閲讀教學目標打下堅實基礎。在實際的國小語文閲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自主閲讀的方法來開展語文閲讀教學。教師在佈置學生閲讀任務前,可以先對學生提出課後閲讀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去進行語文閲讀,在閲讀的過程中找出答案,這樣的做法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發掘國小生的自主閲讀潛力,進而提升國小生的語文閲讀水平。

2.2創設生本閲讀情境

想要提升國小生的語文閲讀水平,在語文閲讀的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設生本閲讀情境是一個重要的教學途徑。在國小語文閲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前充分掌握閲讀教學的內容,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等,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閲讀教學情境,讓國小生真正融入到語文閲讀教學中來,深度體會了解閲讀的內容及涵義,準確地把握閲讀內容,進而提升閲讀水平。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越來越成熟,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將多媒體技術運用到國小生的閲讀教學中,這樣比較容易激發國小生的語文閲讀學習興趣,為創設閲讀情境提供有利條件,提高語文閲讀教學的效果。

2.3引導學生感悟閲讀

閲讀是一個感性的學習過程,它要求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能夠將視覺上閲讀的內容、大腦中的知識結構以及心靈感觸相結合起來,達到感悟閲讀的效果。由於國小生的認知能力不足,學習能力不強,在國小語文閲讀的教學過程中,想要讓國小生依靠自己完成閲讀學習是很難的。這個時候,教師需要做好引導者的角色,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閲讀練習,讓學生在閲讀的過程中,能夠對閲讀內容產生感悟,體會到閲讀的內容中作者所表達出來的情感,在提高學生閲讀水平的同時,還能夠豐富學生的閲讀情感。

2.4積極進行閲讀拓展

積極進行閲讀拓展既可以提高國小生的語文閲讀能力,同時還能夠實現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國小語文閲讀教學,這是一個事半功倍的方法。從目前國小語文閲讀教學的現狀來看,大多數教師往往會考慮到國小生的閲讀能力有限,所以很少會對國小生進行閲讀拓展,但這個想法恰恰阻礙了國小生閲讀能力的提升。隨着教育制度和教育目標的不斷改革和深化,給學生開設閲讀書目是必定的教學任務,我們應讓國小生在課餘時間通過閲讀拓展來豐富自身的知識體系和提高閲讀水平。其次,教師在為國小生開設書目時,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閲讀水平,避免書目太難,給學生造成學習壓力,壓制學生的語文閲讀興趣,適得其反。

3總結

綜上所述,無論是從提高國小生語文閲讀能力的角度出發,還是從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的角度出發,生本的教育理念在國小語文閲讀教學中都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需要對其加強重視。其次,在國小語文閲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瞭解和發現學生的學習需求,及時給予學生指導和幫助,讓學生在獲得語文知識的同時,能夠提高自身的語文閲讀能力,為培養和提升語文素養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丁鳳秀.以生為本親歷語言: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國小語文閲讀教學[J].快樂閲讀,20xx(06):41.

[2]温拂柳.基於生本教育理念的語文閲讀教學設計研究[D].陝西師範大學,20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