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有矛盾,如何不讓孩子充當替罪羊?

孩子就是“第三者”

夫妻有矛盾,如何不讓孩子充當替罪羊?

無論小棉襖,還是小情人,説的再好聽,孩子鐵定是夫妻之外的“第三者”。

於是,就會出現“冷落丈夫/妻子熱愛孩子”的不良家庭關係。這其中,佔多數的是妻子一心撲在孩子身上,冷落了丈夫。很少數是爸爸們過於關注孩子忽視了妻子。無論哪種,都會使家庭出現危機。

前者中,媽媽們的焦點都放在孩子身上,對丈夫的體貼、關心少了,兩人除了談孩子,好像再沒別的話題。也會出現因忙於照顧孩子而勞累不堪,或者“家庭人口的增多”,令夫妻生活減少,外遇會相應增多。夫妻間當然會出現問題。

同時,夫妻雙方,或者夫妻的任何一方把孩子過於重視,絕對會產生與願望相反的子女教育問題。前者會導致彼此冷落,有可能會產生戀子情節,孩子有可能會出現驕橫等不良性格;後者有可能產生戀父或戀母情結,孩子的性格過強或過弱。

孩子成了照妖鏡

卿卿我我的二人世界突然多的第三者,給很多妻子帶來了一個意想不到的新功效:通過對孩子的照顧和教育,發現了丈夫的很多不足,對丈夫的抱怨會日積月累不斷增多。

如同前面的育兒話題,男人在家庭中的家務勞動、育兒責任等話題中描述的額那樣,有些丈夫不願意做因為孩子額外產生的家務勞動、不願意陪伴孩子、不願意參與孩子的教育,只是會逗弄孩子,當成了甩手掌櫃,特別是有些心態還沒有適應過來的年輕的父親,根本無法但當做父親的角色。一個男人有沒有責任感,光靠戀愛結婚還看不太清楚,有了孩子就一目瞭然了。所以,妻子開始埋怨,直到冷漠,麻木,把丈夫晾在一邊,而把更多的情感轉移到了孩子身上。

孩子屢成替罪羊

照出了一方的本來面目後,不斷積聚的怨氣就需要出口,很多爸爸媽媽的脾氣因此變得急躁了,動不動就煩躁不安,愛發脾氣,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點都沒有耐心。

因為一些傳統的因素存在,妻子出現這種情況的相對多些。妻子們認為丈夫不理解自己,雖然自己可以用“男人只要在外面拼搏養家就行了”來開脱,但是內心會把這樣那樣的不滿儲存起來,經常不自覺地就會通過孩子的一些不如意兑現出來。

這個非常可怕,比已經很明顯地“夫妻戰爭”,或者離婚更可怕。孩子是非常無辜地成為了夫妻關係的替罪羊。

孩子常做連環套

除了對夫妻對方的不滿,在有隔代教育的家庭裏,有時候孩子問題會引起連環反應,延續到了對雙方長輩的不滿上。

葫蘆爸爸雖然造了姥姥的反,但是姥姥與外孫外孫女的感情太深了,姥姥還是隔三差五地過來看望。奶奶年紀大了,從頭到尾就沒有讓爺爺奶奶參與進來,因為我們提前跟老人們商量妥,他們也從沒有就孫子孫女的教育上説啥。可是現在的獨生子父母們和他們還算年輕的父母關於如何教育第三代的爭論不休。年輕父母藉助網絡、雜誌、培訓等,寧願照書也不聽從父母,不再是完全相信長輩們的“言傳身教”了。

孩子的問題不僅僅是能引發婆媳矛盾,甚至是母女矛盾。奶奶們姥姥們認為年輕的爸爸媽媽們自己還是孩子呢,而且不理解年輕媽媽的“時尚”“科學”的育兒方法,小孩一有問題就埋怨。這個時候,“雙面膠”的表現差異也會讓妻子們崩潰。

怎麼辦呢?

把握一箇中心。

這個中心不是孩子,而是要把握夫妻關係是家庭的中心。

1、形成良好親子關係模型

一個孩子的家庭,現在基本上是孩子居於上方,形成一個三角。我們家兩個孩子已然成為“不穩定”的四方,在我看來現在是下寬上窄的梯形。夫妻關係永遠是是家中的基石。

現在有些家庭因為孩子影響到夫妻關係,進而影響到家庭關係,問題不在於孩子,絕對是父母的錯。

2、認識到夫妻關係對孩子意義重大。

決不能再拿“為了孩子”作為夫妻戰爭的藉口。我們一定要懂得,夫妻是家庭的基礎,夫妻中的一方才是真正陪伴我們一生的伴侶,子女再親也是夫妻關係的“產物”。何況,良好的夫妻關係才能給孩子最大的安全感。才能給孩子一個楷模,對孩子的未來造成很大的影響。

因此,一定要強化孩子是夫妻愛的延伸,出現的問題也是夫妻的問題,必須在夫妻關係的平台上解決。

3、想方法延續和提升夫妻情感。

我們反對當育兒啃老族,但有時候還是找機會小夫妻齊當甩手掌櫃。我們家3年內生了倆娃,姥姥入駐,夫妻關係肯定受到很大影響。但是,我們還是嘗試着找機會過一下二人世界,夫妻二人出去逛逛街,看場電影,去公園轉轉,雖然次數不多,但也可以緩解氣氛。

堅持三個基本點。

一是建立夫妻養兒育女的良好心態,對於養育兒女千萬不能急,要有耐心,要尊重孩子內在的成長規律。

葫蘆爸爸前次説奪葫蘆媽媽的權,現在回想起來,實際上也表現出自己的浮躁心態,對待孩子們的教育有點心急了,才會跟葫蘆媽媽產生誤解和摩擦。

二是夫妻之間理性對待家務活、育兒事和隔代親子關係。可以嘗試建立制度化安排。比如在家務上明確分工,認真執行;在育兒上可以由一方主導,另一方配合;等等。

三是夫妻一定要建立有效溝通機制。我們古人早有高招:把牀當做是結局矛盾的平台---牀頭吵架牀尾和—也適用於處理因親子產生的問題,心平氣和的交談勝過一切埋怨和責備。特別要注意不要當着孩子的面處理和解決爭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