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條好吃又鬆軟:自己做的吃着更安心(附油條來歷)

油條,是一種古老的中式麪食,長條形中空的油炸食品,口感鬆脆有韌勁,中國傳統的早點之一。下面教你做油條的方法步驟,好吃又鬆軟的油條做法:

油條好吃又鬆軟做法

材料:高筋麪粉200克、雞蛋1個、砂糖10克、鹽2克、酵母2克、無鋁泡打粉1.5克、食用鹼1.5克、牛奶或水適量。

做法:所有粉狀材料稱量好倒入料理碗中,加入適量牛奶或水,混合攪拌均勻,揉成較濕的麪糰,蓋上保鮮膜,放入冰箱中,發酵一個晚上,發酵成兩倍大,然後取出發酵好的麪糰,將麪糰擀成0.5釐米厚的片,擀好的片切成約2指寛的條,兩條重疊,中間用筷子壓一下,麪條生胚就做好了;

油條好吃又鬆軟:自己做的吃着更安心(附油條來歷)

1、炒鍋中倒入適量植物油,用中小火加熱,將筷子伸入油鍋,會有小氣泡產生,此時即可放入做好的油條生胚,用筷子將油條不停地翻面,使油條受熱均勻,炸至金黃色;

2、用筷子將炸好的油條撈出放在炒鍋瀝油架上,瀝乾多餘的油;

3、用炒鍋炸完油條後,鍋內的植物油依然清亮見底,健康看得見;

4、健康放心的油條就做好了,可以搭配糯米飯、豆漿、煎蛋餅等等。

油條好吃又鬆軟:自己做的吃着更安心(附油條來歷) 第2張

自己在家裏做油條也是非常的簡單的,如果想第二天早上做的話,那麼頭一天也是可以將面發好的,然後第二天再做的時候會更加的節省一些時間。最重要的是我們自己在家裏炸的油條,沒有多餘的添加劑,而且吃起來非常的香,非常的健康,並且做法也是非常的簡單的。

關於油條的來歷及叫法

油條,是一種古老的漢族麪食,長條形中空的油炸食品,口感鬆脆有韌勁,中國傳統的早點之一。《宋史》記載,宋朝時,秦檜迫害岳飛,民間通過炸制一種類似油條的面制食品(油炸檜)來表達憤怒。類似的油炸麪食,其起源遠遠早於宋朝,可追溯到唐以前,具體時期不得考證。早在南北朝時期,北魏農學家賈思勰。在其所著的《齊民要術》中就記錄了油炸食品的製作方法。《齊民要術》曰:細環餅,一名寒具,翠美。

油條好吃又鬆軟:自己做的吃着更安心(附油條來歷) 第3張

唐朝時期,詩人劉禹錫在《佳話》中也提及寒具。《苕溪漁隱叢話》中提到:東坡於飲食,作詩賦以寫之,往往皆臻其妙,如《老饕賦》、《豆粥詩》是也。又《寒具詩》雲:纖手搓來玉數尋,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無輕重,壓褊佳人纏臂金。寒具乃捻頭也,出劉禹錫《佳話》。然而這種叫寒具的食物應該形似女子佩戴的纏臂金,類似撒子,並非油條。油條應是南宋以後對油炸麪食的又一創新。

油條的叫法各地不一,天津稱油條為果子;安徽一些地區稱油果子;東北地區稱大果子;閩南福建等地稱油炸鬼;潮汕地區等地稱油炸果;浙江地區有天羅筋的稱法(天羅即絲瓜,老絲瓜乾燥後剝去殼會留下絲瓜筋,其形狀與油條極像,遂稱油條為天羅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