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問高架側翻事故 其中4個疑問必須知道真相

近日,無錫高架橋側翻事故,引發了輿論震盪。據最新官方通報,事故造成3輛小車被壓,致3死亡2傷。究竟是何原因才會發生這從天而來的災難呢?一起來看一下。

無錫高架橋側翻事故,引發了輿論震盪。對於事發原因,官方的初步分析是運輸車輛超載所致。但就目前看,無錫高架橋事故仍有幾點疑問需要解開。一、 當地應對是否都得力?二、問題只在超載車輛?三、設計施工方到底是誰?四、超載通行沒人管?五、該怎麼避免類似事故再發?消除公眾安全焦慮的最好方式,是徹查責任,真正讓“橋都堅固,路都安全”。

當地應對處置進展如何?

面對這麼一起重大安全事故,公眾在驚愕與祈禱之餘,必定會生出大量疑問:實時傷亡數據,事故現場處理情況,事發橋樑建造與維護情況,肇事車輛情況等。

事發後,當地有些救護部門迅速趕到了現場,這呼應了救災從速的民眾期許。

但就輿情應對看,當地仍有些地方做得還不到位。

比如,到目前為止,當地只發出了兩波通告,通報的信息還挺單薄。雖然事情進展詳查需要時間,但通過實時調查進展與結果的及時發佈,增強事故的能見度,滿足公眾的知情權顯然很有必要。

五問高架側翻事故 其中4個疑問必須知道真相

比如,據中央廣播電視總枱中國交通廣播報道,事故發生9小時後,當地政府新聞辦微博連發兩條無關信息,對於該事故隻字未提。有記者現場連線政府值班熱線,對方表示不知詳情,而宣傳部門負責人電話持續無人接聽。

在網上,有人將這跟抓造謠者速度比照着看。這並不妥當,卻也表明這樣的輿情應對來得有些後知後覺。

又比如,中央廣播電視總枱中國交通廣播記者介紹,他們趕赴現場之際,事發現場拉起封鎖線阻止媒體拍攝。

這或許有露謹慎起見的考慮,但面對公眾的熱切呼應,迴應上顯然要有更具速度和透明度。

 問題只在超載車輛?

在官方通報中,經初步分析,認定事故的直接肇事者,正是那輛事發時行駛於高架橋上方的紅色超載貨車。

那輛貨車真的超載了嗎?據新京報記者採訪,有無錫鋼鐵行業人士稱,散落在紅色貨車的四個鋼卷,每個重量都有在27噸至28噸之間。以散落的四個鋼卷每個28噸計算,四個鋼卷重量至少為112噸。

此前網友爆料稱,當時是一輛鋼材市場的加長車(就是那輛紅色貨車)違規超載,應載65噸實載187噸,車輛經過時候由於嚴重超載產生共振,導致橋樑側翻。

各種信息指向了大卡車超載。但如果有安全宂餘設計或者限超之類的舉措,超載的大卡車或許還無法導致高架橋側翻。

有專業人士就分析,涉事高架橋屬於單柱式橋墩樑式橋,單柱墩受力不盡合理,單側超載容易造成傾覆。貨車上橋後走在橋面的一側,橋樑自重不足以平衡車輛超載產生的力矩,側向力導致了側翻。

還有人提出解決辦法:橋樑支座外移,減小重載貨車走外側車道時的力矩,或者柱墩與橋面同寬;重載貨車只能走中間車道,或者不允許重載貨車上橋。

這裏面的很多特徵,跟當年哈爾濱橋樑側翻事故發生的原因如出一轍。當時的事發橋樑,單側同向行駛的4輛貨車核載總量為102噸,實載總量為395噸,車、貨總重量將近500噸,最終導致了4台貨車翻落,造成3人死亡、5人受傷的重大事故。

這次事故原因除了超載之外,又是否跟柱墩設計、荷載不利佈置等有關?

  設計、施工方到底是誰?

橋塌了,很多人最直接的反應,可能是追問工程質量。

官方文件顯示,這項工程曾被工程監管部門——無錫市交通工程質量監督站,評為優良級工程。

無錫市審計局2007年發佈的《312國道無錫段擴建工程竣工決算審計結果的公告》顯示,312國道無錫段曾在2003年進行過擴建工程,於當年9月開工建設,2005年6月建成通車,2005年11月工程交工驗收。值得注意的是,該工程用時22個月完成,通車至今已近15年。

《公告》中提到,312國道無錫段擴建工程的總體設計單位是江蘇省交通科學院有限公司等;主要監理單位有江蘇科興工程建設監理有限公司等監理單位;主要施工單位有無錫交通工程總公司、東盟營造工程有限公司、中鐵十四局集團有限公司等有關單位。

五問高架側翻事故 其中4個疑問必須知道真相 第2張

可耐人尋味的是,事發後,作為A股上市公司的江蘇省交科院迅速回應,稱這一工程與己無關,具體的聲明將在隨後公佈。

不只是蘇交科,被矛頭所指的中設集團也發佈公告,澄清無錫垮塌高架橋的設計、施工、監理等事項與公司無關。

問題來了:作為官方報告中的工程承建方,第一時間出來撇清關係,這鍋甩得掉嗎?如果不是他們,真正的施工方到底是誰?

在此事故中,若橋樑、道路工程有質量問題,或者設計有紕漏,那可能涉及設計、施工、監理、驗收等多個環節。廓清每個環節上的責任,顯然不可或缺。

 超載通行沒人管?

據相關人士介紹,這座已經建成近15年橋,常年有密集的載重貨車通行。

原因就在於,在事發的高架橋兩側,分佈着多個大型的專業批發市場,包括一大型的鋼材城、型材城及木材市場等。這些大宗貨物的運輸都要經過此橋。

這座橋側翻於昨日,看起來似乎是個偶然事件,但偶然背後沒準又有海恩法則在發威。

就在昨晚,一篇發表於2017年4月24日的舊文《無錫的快速內環高架還能用多久?》,被重新翻出,迅速上了10萬+。

文中就提醒道,無錫快速內環,不應該放行“卡車”,不然將很難達到其設計使用的年限——50年。

他的話更像一種預言:“一旦載重卡車壓壞高架道路,造成橋樑斷裂倒塌等,正在行駛中的小汽車,是無法預知和預防的,必定是滅頂之災!”

雖然事發橋樑屬於外環,但是回頭看他的那句話,已經離“一語成讖”無限接近了。

而如今看來,側翻橋樑的路段,不僅“卡車”通行,可能一直存在超載情況。

據當地人士介紹,事發路段“貨車超載是常事,前些年有一輛車拉300噸的,現在超載管得嚴,但一輛車也都是拉150噸左右”。

根據最新貨車超限超載規定,六軸及六軸以上車輛,其車貨總重超過55噸的,都將視為超重。如果照150噸計算,那麼超載已達200%之多。

  這不得不讓人質疑,超載通行,沒人管嗎?

而據紅星新聞報道,近兩年無錫市交通運輸局,多次下發“限超”規定,緊抓超載。但此次的事故,無疑説明,當地交通部門,在超載監管工作方面,仍有不足和疏漏。

 該怎麼避免類似事故再發?

保障城市道路、橋樑安全,需要全系統各個環節來共同出力。

就事前建造而言從設計、施工到監管、驗收,每個環節都需要一絲不苟、環環相扣。做到無差錯、無紕漏,這才是為公眾的生命安全負責。

而就事後的管理、維護而言,則同樣需要交警、運管、路政三部門相互協調、認真負責。

管理和維護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更需要持之以恆。對道路、橋樑安全進行定期排查、維護,對貨車多行路段、橋樑嚴抓限超,這些本都是應有的常規舉措。

就這次事故暴露出的問題看,顯然有很多地方需要“亡羊補牢”。

該“補牢”的,不只是某個部門。這起高架橋側翻事故,足以讓很多單位、部門和個體引以為誡:維護城市道路、橋樑安全,是對行人生命安全的基本保障。這需要施工方的全面考量,需要交通系統部門的警醒,也需要出行者的自覺。

而當務之急,還有人員的救助及事故處理善後工作。傷員和亡故者,他們的醫療費用和賠償金,誰來埋單?受害者及其家屬,他們的悲傷、憤怒與訴求又該由誰受理?這其中,事故責任主體的確定尤為重要。

希望當地摁下徹查鍵,用真相與妥善善後迴應不幸者和公眾的訴求。

近日,無錫高架橋側翻事故,引發了輿論震盪。據最新官方通報,事故造成3輛小車被壓,致3死亡2傷。究竟是何原因才會發生這從天而來的災難呢?一起來看一下。

無錫高架橋側翻事故,引發了輿論震盪。對於事發原因,官方的初步分析是運輸車輛超載所致。但就目前看,無錫高架橋事故仍有幾點疑問需要解開。一、 當地應對是否都得力?二、問題只在超載車輛?三、設計施工方到底是誰?四、超載通行沒人管?五、該怎麼避免類似事故再發?消除公眾安全焦慮的最好方式,是徹查責任,真正讓“橋都堅固,路都安全”。

當地應對處置進展如何?

面對這麼一起重大安全事故,公眾在驚愕與祈禱之餘,必定會生出大量疑問:實時傷亡數據,事故現場處理情況,事發橋樑建造與維護情況,肇事車輛情況等。

事發後,當地有些救護部門迅速趕到了現場,這呼應了救災從速的民眾期許。

但就輿情應對看,當地仍有些地方做得還不到位。

比如,到目前為止,當地只發出了兩波通告,通報的信息還挺單薄。雖然事情進展詳查需要時間,但通過實時調查進展與結果的及時發佈,增強事故的能見度,滿足公眾的知情權顯然很有必要。

五問高架側翻事故 其中4個疑問必須知道真相 第3張

比如,據中央廣播電視總枱中國交通廣播報道,事故發生9小時後,當地政府新聞辦微博連發兩條無關信息,對於該事故隻字未提。有記者現場連線政府值班熱線,對方表示不知詳情,而宣傳部門負責人電話持續無人接聽。

在網上,有人將這跟抓造謠者速度比照着看。這並不妥當,卻也表明這樣的輿情應對來得有些後知後覺。

又比如,中央廣播電視總枱中國交通廣播記者介紹,他們趕赴現場之際,事發現場拉起封鎖線阻止媒體拍攝。

這或許有露謹慎起見的考慮,但面對公眾的熱切呼應,迴應上顯然要有更具速度和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