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兵帽子上的兩塊垂布有何用(圖)

日本兵帽子上的兩塊垂布有何用!經常看抗日題材電影電視劇的朋友,對日本兵帽子上的兩塊垂布恐怕最熟悉不過了,我們會發現,日本的軍裝帽子上有兩片“垂布”,按我們今天的觀念來看,軍裝這樣設計看上去難免有失威儀,為何日軍要在軍裝帽子上留兩片垂布呢?

日本兵帽子上的兩塊垂布有何用(圖)

其實,關於“垂布”,已有多種説法。所以我們集中了較有代表性的幾種説法整理如下,供大家參考。 這兩片布片,正規的名字叫“軍帽垂布”,有時也簡稱“帽垂”。

日本兵帽子上的兩塊垂布有何用(圖) 第2張

對這種東西的用途有幾種説法:

一是説這做制式源於法國軍隊。主要用途是為了遮陽和防止蚊蟲等叮咬。

據説,這種軍帽最先是法國在北非軍團中使用的。因北非地處沙漠地帶,為了防止兵士被陽光暴曬而灼傷皮膚,而在後頸處加了布片,這布片同時還可以防止蟲、蚊的叮咬。近代日軍組建於明治時期,最早效仿的即是法國軍隊的服裝樣式。因此,這種説法是有一定根據的。

二是説為了防止戰場上的炮震。為了防止步炮兵或專業炮兵戰鬥時耳朵被炮火發射的聲響震聾,同時也為了減弱對方炮聲。這種説法似很牽強。

三是説源自日軍傳統做法。日本古代士兵出征時有戴“陣笠”的習慣。“陳笠”,即士兵作戰時戴的斗笠,後有布簾。這種説法認為,這即是日本帽垂的淵源。

四是説源自天皇的護祐。據有關資料,日軍最早配發“帽垂”是在明治三十二年(公元1899年)。當年7月7日天皇頒佈勅令,向佔領台灣的日軍配發“軍帽垂布”,用於遮陽防暑降温。

日本兵帽子上的兩塊垂布有何用(圖) 第3張

後來,這布條被視為“護身符”,更被宣傳為天皇對每個士兵的恩賜:兩塊布分別是“八宏一宇”和“四海一體”。這是日軍宣揚“大東亞戰爭”正當性的用語,意為“天下一家”。這種説法作為鼓舞士氣倒還説得過去,如作為淵源,似乎演義的成分過多。

鋼盔,日語叫做鐵帽,是侵華日軍普遍配備的防護裝備,我們今天看電影,鬼子如果不是戴着屁簾式的戰鬥帽,就是戴着鋼盔,幾乎成為標準形象了。 日本軍事後勤研究專家青木孝治,通過研究日軍的鋼盔,專門寫了一本書,叫《陸軍鐵帽物語》。

日本兵帽子上的兩塊垂布有何用(圖) 第4張

日軍戰鬥帽後面那個屁簾兒,有人説那個“屁簾兒”是用來防中國大刀隊砍腦袋的,青木的研究結果表明,這屬於謠傳,真正的作用是為了防曬,分成幾片又可以通風,雖然寒磣,確是不錯的設計。

日軍的部隊最初是戴鋼盔,雖然威風,卻給它帶來過不止一次的煩惱。

日軍使用鋼盔的第一次戰爭,是什麼時候? 青木告訴我們,是九一八事變。日軍裝備鋼盔,是根據第一次世界大戰到歐洲觀戰的武官的報告,此後有裝備而一直沒有使用。九一八事變的時候,因為東北軍的不抵抗政策,日軍的鋼盔基本沒有派上什麼用場。

真正用上,是在黑龍江和馬占山將軍所部的作戰。 鋼盔也的確減少了日軍的傷亡。馬占山堅守昂昂溪之戰中,日軍在搶救傷員,可以看到他們佩帶的鋼盔。 但是,日軍很快就發現制式的鋼盔存在相當大的問題。

日本兵帽子上的兩塊垂布有何用(圖) 第5張

那就是鋼盔的裏襯太薄,在黑龍江寒冷的天氣裏,日兵出汗以後如果不加處理,很快腦袋就會和鋼盔凍在一起,危險而又好笑。強行摘取,無意中會連皮肉扯下,而最初日軍對這種古怪的情況又不會處理,用暖水澆鋼盔進行救護,結果造成被凍結的頭皮直接剝離。

日兵形容宿營的時候,經常聽到頭被和鋼盔凍在一起的新兵摘鋼盔時發出陣陣哀號。攻佔齊齊哈爾,日軍陣亡三百餘人,因為凍傷減員的卻幾乎達到兩千,其中不少就是這種“鋼盔頭”傷。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日軍士兵自發想辦法,在鋼盔裏墊上紗布或者棉布,雖然樣子不好看,但是解決了凍傷的問題,也解決裝備鋼盔後給日軍造成的第一個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