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個再也不敢用棉籤掏耳朵(真相解答)

現在不少人掏耳朵掏出問題來了,使得耳朵聽力受損,面對這種現象怎麼辦?我們應該如何正確掏耳朵?

常用棉籤掏耳朵大爺差點病危,耳洞裏取出4個棉球

用棉籤掏耳朵,是不少人的習慣。不曾想,一老人,就因為愛用棉籤掏耳朵,差點病危。原來,該老人常年患有中耳炎,入夏後時常感覺耳朵疼痛瘙癢,他就天天用棉籤掏耳朵。

卻不料耳朵疼痛加劇,到醫院檢查,耳道乃至聽小骨都被膿腫侵蝕,而罪魁禍首居然是藏在他耳道深處的4個棉球。

看完這個再也不敢用棉籤掏耳朵(真相解答)

耳朵痛癢難忍,數次用棉籤止癢卻無效

65歲的馮大爺,近年來他常受中耳炎折磨。進入夏季以來,可能由於出汗多,馮大爺的耳朵又出現了疼痛感。每到下午時分,馮大爺就感覺左耳裏面陣陣疼痛,他數次用棉籤深入止癢,卻總是不見效。

馮大爺回憶,大約從10多天前開始,耳朵疼得愈發厲害,實在是忍受不了。“夜裏躺在牀上,左耳還是疼,常常害得我難以入睡。”身體不適,給馮大爺心理增加了不小的陰影。

萬般無奈下,他接連看了幾家醫院,醫生按照治療中耳炎的方法,給他進行了消炎掛水,然而,左耳的不適感依然沒有消除。

隨着時間的推移,馮大爺還發現,自己的臉連帶着也很疼,直接導致嘴巴張不開,吃飯都困難,“我最近脾氣不好,老是對老伴、子女發脾氣,與疼痛、心情煩躁有很大的關係。”4天前,在家人的督促下,馮大爺來到醫院耳鼻喉科就診。

看完這個再也不敢用棉籤掏耳朵(真相解答) 第2張

耳裏骨頭都爛了,從他耳朵裏取出4個棉球

在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為馮大爺進行了診治。馮大爺左耳和臉部連續疼痛了10多天,應該不是中耳炎這麼簡單的問題。隨後,主任醫師建議馮大爺做下CT與核磁共振。

結果出來後,醫師發現,馮大爺的腮腺深葉有很大的膿腫。也就是説,馮大爺並不僅僅是耳道里的問題,膿腫和感染已經長到了臉部的前下方。

前天,幾名耳鼻喉科醫生為馮大爺實施了手術。在顯微鏡下,醫生打開了他的耳道,深入探測後發現,馮大爺外耳道深部有一團團的白色棉球。

醫生用專業的設備,為他取出棉球,這一取,竟取出了4個棉球。棉球取出後,關兵又為患者進行了病變清理,將大膿腫切開引流,徹底消除了後患,整個手術用時1個半小時。

幾名醫生都大吃一驚,和常人不一樣的是,馮大爺的耳道前壁與聽小骨都爛掉了。

醫師説,原本膿腫可能只在耳道內,隨着時間的推移,炎症愈發嚴重,炎症致使患者聽小骨和耳道前壁骨頭爛掉,膿腫穿過耳道前壁,直達患者臉部前下方,這才致使患者無法吃飯,張不開嘴。

看完這個再也不敢用棉籤掏耳朵(真相解答) 第3張

最好別用棉籤掏耳朵

醫師説,患者本來就患有中耳炎,加上掏耳不當,棉球遺留耳內時間過長,引發炎症,並穿破了耳道前壁,導致膿腫在患者臉部腮腺前葉形成,如果再拖延不治,膿腫甚至會跑入腦中,引起耳源性腦膿腫,還可能誘發面癱、眩暈等。”

其實,近年來在耳鼻喉科,收治的棉球遺留在耳朵裏的病例還真不少,每年都能發現幾十例。一些劣質的棉籤稍有不慎,頂端的棉球就會遺留在耳道內,帶來後患。

建議市民,尤其是中耳炎患者,要及時到醫院治療。一旦發現耳朵流出膿液,要及時就醫。在清理耳朵時,市民最好使用專門掏耳朵的工具,為了安全起見,不要使用劣質棉籤。

大多數人不知道,經常掏耳朵不僅會影響聽力,更嚴重的是還能致癌,下面我們來看看這個事例吧!

耳屎是怎麼形成的?

耳屎在醫學上稱為耵聹,是外耳道皮膚上的耵聹腺分泌一種淡黃色、粘稠液體。

耵聹可以阻擋從外界進入外耳道的污物,黏附灰塵和小蟲,以保護耳膜;同時,它覆蓋於耳道皮膚表面,能使皮膚保持一定濕度。

看完這個再也不敢用棉籤掏耳朵(真相解答) 第4張

耳屎,挖還是不挖?

其實,耳道健康的人是不需要頻繁挖耳的,只有在耳屎過多導致耳部不舒服時才需要掏耳朵。

多數情況下,耳屎會緩慢地從耳道內向耳道口移動,在空氣中乾燥而結成黃色薄片,通過咀嚼時下頜關節的運動,不斷脱落排出耳外,根本沒有堵塞耳道的問題,也不會因耳屎多了而影響聽力。

別這麼掏耳朵

如果方法不當,會將耳屎推向深部,堵塞耳道,影響聽力;如果挖時用力過度、使用尖鋭的挖耳器具,會損傷外耳道皮膚甚至耳膜,細菌趁機侵入,就會形成外耳道炎;還有人挖耳時將異物如棉花、火柴頭等遺留在耳道內。

居家挖耳小竅門

耳屎積聚較多時,會引起耳癢及堵塞感,因此應掏出來。醫介紹了一種居家挖耳小竅門。

如果耵聹在外耳道,在洗澡的時候用紗布、手絹等清洗擦拭即可,但如果耳屎較多,可以用礦物油、嬰兒油,或者白醋和酒精的混合物等來軟化耵聹。

具體做法是將棉球浸入其中,患耳朝上,用棉球擠2-3滴油到患耳內;5分鐘後將頭換一個方向,患耳朝下。這樣,耵聹軟化後就自己流出來了。

醫生,請幫我掏耳朵

過多的耵聹和耳道內脱屑混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大硬塊將外耳道完全堵塞醫學上稱為耵聹栓塞。

耵聹栓塞後聲波不能傳入,從而使聽力下降。當耵聹位置較深,壓迫鼓膜時,可引起耳鳴、眩暈,有時甚至刺激神經引起反射性咳嗽。洗澡、游泳等致耳道進水時,耵聹塊遇水膨脹,耳聾明顯加重。

耵聹栓塞後,必須由醫生來處理。醫生會用特製的器械將耵聹安全取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不要隨意給孩子掏耳朵

孩子皮膚嬌嫩,且外耳道發育未成熟,稍有不慎,易傷到外耳道皮膚,輕者引起皮膚髮炎;重者傷到鼓膜,會影響到孩子聽力。

再者,自行掏耳時,器械若沒有做好消毒,還易使細菌進入耳朵,引起耳朵發炎。因此建議,孩子耵聹過多,可到醫院耳鼻咽喉科,讓醫生用專業器械清理耵聹,避免損傷外耳道和鼓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