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外在古代是什麼意思?員外稱呼這麼來的呢

員外在古代原指正員以外的官員,後指的地主豪紳。三國時期魏末最早設置了員外散騎常侍,晉朝初年又設置員外散騎侍郎,都是皇帝的侍從官。到了隋朝,員外的地位進一步提升,成為尚書省二十四司內各司次官。唐、宋、遼、金、元、明、清沿隋制,以郎中、員外郎為六部各司正副主官,員外已身居顯赫之位。不過自明朝以後,員外逐漸成為一種閒職,不再與科舉相關,而漸漸和財富聯繫在了一起,因為只要肯花銀子,地主和商人都可以捐一個員外官職來做。

員外在古代是什麼意思?員外稱呼這麼來的呢

1員外在古代意思介紹

員外】全拼:yuán wài

1.古指正員以外官員(全稱為“員外郎”,是在郎官的定員之外設置的)。

2.舊稱財主、富豪等(多見於早期白話)。

員外,原指正員以外的官員,後指的地主豪紳。原指正員以外的官員,後世因此類官職可以捐買,故富豪皆稱員外。明朝以後員外郎成為一種閒職,不再與科舉相關,而漸漸和財富聯繫在了一起,只要肯花銀子,地主和商人都可以捐一個員外官職來做。 

員外在古代是什麼意思?員外稱呼這麼來的呢 第2張

2員外稱呼是怎麼來的

1.起初並沒有員外這一單一稱呼,只是在一些常見的官職前面,冠上員外之名。三國曹魏時期,最早出現“員外散騎常侍”一職,晉朝時,又有“員外散騎侍郎”,都是皇帝的侍從官。

2.古代朝廷官職,有正副之分,員外其實屬於副職。這些帶有“員外”的官職,雖然實際上並沒有多少實權,但是因為接近皇帝,機會多,求職的人還是趨之若鶩的。

3.而能夠擔任這一職務者,也是需要一定背景的,要麼是宗室子弟,要麼是世家大族。隨後,帶有“員外”這一稱呼的官職逐漸增多。南北朝時,出現了殿中員外將軍、員外司馬督等職。等到隋朝時,尚書省二十四司,各設員外郎一名,成為各司副官,員外的地位有所提升。隋朝之後的各個朝代,六部各司中也都有“員外郎”之一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