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四大名繡:第一幅蓮花真是美輪美奐(圖)

  中國傳統四大名繡:第一幅蓮花真是美輪美奐(圖)

説到刺繡,大家是否會想起那傳承已久,技藝精湛的中國四大名繡。這四大名繡都出自不同的地方,都代表着不同地方的風俗習慣。每一種繡藝,都有它的不同之處,各具特色的繡品,生動又唯美。這四大繡藝做出來的作品,每一種都讓人讚不絕口。

中國傳統四大名繡:第一幅蓮花真是美輪美奐(圖)

  【蘇繡】

蘇繡是以蘇州為中心包括江蘇地區刺繡品的總稱,發源地在蘇州吳縣一帶,濱臨太湖,氣候温和,盛產絲綢。因此,素有婦女擅長繡花的傳統習慣。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蘇繡在藝術上形成了圖案秀麗、色彩和諧、線條明快、針法活潑、繡工精細的地方風格,被譽為“東方明珠”。

蘇繡是在顧繡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顧繡原指明代上海顧家的刺繡,顧氏家族的顧名世以嘉靖三十八年(公元前1559年)進士著稱。他的孫子顧壽潛善畫,從師於董其昌。顧壽潛之妻韓希孟工畫花卉,擅長刺繡,在顧家眾多的名手中堪稱代表,連董其昌看後亦驚歎“技至此乎!”明代的商品經濟已較發達,由於顧家的刺繡名揚海內外,因此到了清代時,江南一帶的繡莊許多幹脆掛起“顧繡”的字號,廣義的“顧繡”便由此而來。

蘇繡正是在廣泛吸取顧繡的特點和長處後,並結合西洋畫的特點,逐漸從作坊裏孕育成一朵更為奇豔的鮮花。據西漢劉向《説苑》記載,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吳國已將蘇繡用於服飾。到了明代,江南已成為絲織手工業中心。在繪畫藝術方面出現了以唐寅 (伯虎)、沈周為代表的吳門畫派,推動了刺繡的發展。刺繡藝人結合繪畫作品進行再製作,所繡佳作栩栩如生,筆墨韻味淋漓盡致,有“以針作畫”“巧奪天工”之稱。清代是蘇繡的全盛時期,皇室享用的大量刺繡品,幾乎全出於蘇繡藝人之手。

蘇繡的主要藝術特點:山水能分遠近之趣;樓閣具現深邃之體;人物能有瞻眺生動之情;花鳥能報綽約親暱之態。蘇繡的仿畫繡、寫真繡,其逼真的藝術效果是名滿天下的。就純欣賞的美術繡品來説,蘇繡是以針代筆、積絲累線而成,以繡針引綵線,按事先設計的花紋和色彩,在絲綢、棉布等面料上刺綴運針,通過繡跡構成花樣、圖案、文字以取得藝術效果。

蘇繡的繡技特點:在刺繡的技藝上,蘇繡大多以套針為主,繡線套接不露針跡。常用三、四種不同的同類色線或鄰近色相配,套繡出暈染自如的色彩效果。同時,在表現物象時善留“水路”,即在物象的深淺變化中,空留一線,使之層次分明,花樣輪廓齊整。因此人們在評價蘇繡時往往以“平、齊、細、密、勻、順、和、光”八個字概括之。“平”指繡面平展;“齊”指圖案邊緣齊整;“細”指用針細巧,繡線精細;“密”指線條排列緊湊,不露針跡;“和”指設色適宜;“光”指光彩奪目,色澤鮮明;“順”指絲理圓轉自如;“勻”指線條精細均勻,疏密一致。

蘇繡的針法:蘇繡注重運針變化,目前常用針法有:齊針、散套、施針、虛實針、亂針、打點、戳紗、接針、滾針、打子、擻釦針、集套、正搶、反搶等。技法、針法的特點也就是“和色無跡、均勻熨貼、絲樓分明、毛片輕盈鬆快”四名話。可以説蘇繡技藝是在繡制反映時代風貌的新作品中得到進一步發展與提高的。

蘇繡的鑑別標準:一是作品圖案的整體構思,二是作品做工的精細程度,三是作品色彩的處理和藝術效果。一件藝術價值高的蘇繡藝術品一般是圖案秀美,做工精細,色彩典雅,富有深遠的意境。而價值低劣的蘇繡工藝品,圖案一般比較呆板,缺乏藝術性,做工也相對粗糙。

挑選蘇繡的祕訣:挑選蘇繡時最主要的是看蘇繡表面的光潔度,如果繡的比較稀的話,光潔度就不夠,好的繡品針線繡的很密,使圖案有立體感,光潔度高。同時從蘇繡花線的粗細也可以辨別出優劣,蘇繡中一根花線的1/2粗稱“一絨”,1/12粗稱“一絲”。“劈絲”即將一根花線分為若干份。蘇繡會根據不同的布質、色彩及題材,靈活綜合運針,而且花線劈絲粗細合度,從而充分表現物體形象的質感。如繡金魚魚尾,用線要細,排針要虛,才能表現輕薄、透明感。再比如繡貓,根據對象毛絲變化規律掌握絲理,繡出來的貓毛茸茸地形萬言書逼真生動,而繡的粗糙的貓毛就會象鋼針一樣扎着。

蘇繡的座架一般為中國古典式紅木雕花,因此看架子也是分別蘇繡好壞的一種辦法。質次的蘇繡架子的材料一般都用白木,時間一長就容易龜裂。白木的手感很粗糙,而紅木的手感細膩。

蘇繡的代表作:蘇繡藝人善於總結經驗獨闢蹊徑,繼發繡、雙面繡之後,又相繼成功地創造雙面異色繡、雙面異色異樣繡等新作。雙面繡《貓》,是蘇繡的代表作品之一。藝人們將一根頭髮粗細的繡花線分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以至十二分之一、四十八分之一的細線繡,並將千萬個線頭、線結藏得無影無蹤。無論從正面或反面都可以看到小貓調皮活潑的神態。繡貓最難的是一對貓眼睛,藝人們需用20多種顏色的絲線才能把貓睛繡得炯炯有神,栩栩如生。

蘇繡的繡品種類:經過長期的積累,蘇繡已發展成為一個品種齊全,畫面豐收,變化多端的一門完整藝術,涉及裝飾畫(如油畫系列、國畫系列、水鄉系列、花卉系列、賀卡系列、鴿譜系列、花瓶系列等)。在種類上,蘇繡作品主要可分為零剪、戲衣、掛屏三大類。按品種分,有雙面繡、單面繡;按體積造型分,有台屏、牆屏、地屏和大型組合屏風;按表現內容分,有人物、寵物、花鳥、風景、靜物、特色建築物等;按針法可以分為亂針繡與平針繡兩類。實用品涉及服飾、手帕、圍巾、賀卡等。

中國傳統四大名繡:第一幅蓮花真是美輪美奐(圖) 第2張

【湘繡】

湘繡是以湖南長沙為中心的刺繡產品的總稱,在湖南民間刺繡的基礎上,吸取了蘇繡、粵繡、京繡等繡系的優點,發展成為清代刺繡藝苑的後起之秀。早在戰國時期,湘繡就已有了較高的藝術水平和嫻熟的技藝。到了清朝,湘繡已遍及湖南廣大城鄉,處處可見“母友相傳,鄰親相授”的傳藝學藝生動場面,特別是長沙一帶,湘繡成為家家户户的農村副業,農村婦女在勞作之餘,不僅用繡針和綵線來美化生活,而且開始把繡花作為謀生的手段。

湘繡的主要特點:以勻薄細膩,着色富於層次,繡品若畫為特點。“以針代筆,以纖素為紙,以線暈色”,使得湘繡繡品形象生動,形神俱備,構圖嚴謹,色彩鮮明,各種針法富於表現力,通過豐富的色線和千變萬化的針法,使繡出的人物、動物、山水、花鳥等具有特殊的藝術效果,曾有“繡花花生香,繡鳥能聽聲,繡虎能奔跑,繡人能傳神”的美譽。在湘繡中,無論平繡、織繡、網繡、結繡、打子繡、剪絨繡、立體繡、雙面繡、亂針繡等等,都注重刻畫物象的外形和內質,即使一鱗一爪、一瓣一葉之微也一絲不苟。

湘繡的擘絲技術:用絲絨線(無拈絨線)繡花,特點是絲細,後用皂莢仁溶液蒸煮,再裹竹紙揩拭,使絲絨光潔平整,防止絨絲起毛,其光細勝眼於髮絲。還有織花線,每根線染色都有深淺變化,繡後出現自然暈染效果。湘繡的擘絲技術極為精細,細若毫髮,從而超越顧繡中的“發繡”,湖南俗稱這種極為工細的繡品為“羊毛細繡”。

湘繡繡工的特殊劈線技能:以手指劈線,可劈至2開、4開、8開、16開等。線劈開後,千絲萬縷,分辨不出差別,但繡上質地,求得對比統一,突出主題,達到明暗的自然變化,陰陽渾然一體。湘繡的勻薄細膩與這一技能的日益進步是密不可分的。

湘繡的繡線色彩:湘繡的繡線色彩豐富是與其他繡種區別的主要特點之一。據《雪宦繡譜》記載,有青、黃、紅、黑、白(以上正色)、綠、赭、紫、交、葱(以上間色)9類,88種原色,因其深淺染製成745種不同的色彩。湘繡繡工認為一切物象感光效果未必即能以700餘種色彩包括無遺。所以,湘繡用色基本上可稱為“有色皆備”。

湘繡在配色上善於運用深淺灰及黑白色。人文畫以深淺灰和黑白為主,素雅如水墨畫;日用品的特色則色彩豔麗,圖案紋飾的裝飾性較強。再加上適當的明暗對比,增強了質感和立體感,結構上虛實結合,善於利用空白,突出主題,形成了湘繡水墨畫般的素雅品質,人物惟妙惟肖,寫意山水則更是“色簪花,跡滅針絨”,這些“絕針”之作曾名噪一時,受到國內外人士的讚譽。

湘繡巧妙地將我國傳統的繪畫、刺繡、詩詞、書法、金石各種藝術融為一體,多以國畫為題材。繡品形態生動逼真,風格豪放,質感強烈,形神兼備,無愧於“遠觀氣勢宏偉,近看出神入化”的藝術效果,從而形成了“湘繡以中國畫為基礎,運用七十多種針法和一百多種顏色的繡線,充分發揮針法的表現力,精細入微地刻劃物象外形內質”的特點。

湘繡的針法汲取蘇繡的套針加以發展,以摻針為其特色。摻針俗稱“亂插針”,摻針體系又細分為多種,如接摻針、拗摻針和直摻針等。另外還有湘繡特有的旋遊針和蓋針以及遊針、毛針、鬅毛針、齊針、平針、網針、打子針、交叉針(又稱亂針)等多種針法。

湘繡的針法多變,根據表現不同物象、不同部位自然紋理的不同要求,發展為70多種針法,然後以畫稿為藍本,在刻意追求畫稿原貌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再創造。故其獨特技藝,盡在“施針用線”之中。

線色萬千,根據各種不同畫稿的題材,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