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後為什麼要燒紙:一七三七五七七七紙(紙錢的來歷)

人死後的第七日其魂魄會回來家中以作最後的懷念,家人會為逝者準備其生前最喜愛的食物及物件以作最後的致意,中國人稱這天為頭七。頭七,中國人的喪殯習俗,是根據死者去世的時間,再配合天干地支計算出來的日子及時辰,然習慣上大家都認為“頭七”指的是人去世後的第七日。

一般都認為,死者魂魄會於“頭七”返家,家人應於魂魄回來前,為死者魂魄預備一頓飯,之後便須迴避,最好的方法是睡覺,睡不著也要躲入被窩;如果死者魂魄看見家人,會令他記掛,便影響他投胎再世為人。

人死後為什麼要燒紙:一七三七五七七七紙(紙錢的來歷)

亦有説認為到了“頭七”當天的子時回家,家人應於家中燒一個梯子形狀的東西,讓魂魄順着這趟“天梯”到天上。

頭七如何祭奠親人?

「頭七」由兒子辦理,「二七」為小七,「三七」系出嫁女兒負責,「四七」也是小七,「五七」為出嫁孫女祭祀,「六七」也是小七,「七七」又稱「滿七」或「圓七」由兒子辦理有始有終,功德圓滿。

現代人由於工商業發達工作忙碌,有將七七四十九天縮短的情形, 以縮為二十四天為例,其方式為「頭七」與「七七」各七天, 中間每隔二天為「七」即為二十四天,在居喪期間未出殯前不過節, 遇祖先之忌日也不拜。

做七除上壽者照七七四十九日為尾七外,未上壽者即俗所謂「死人快過日」, 一般多自二七起短為六日,因此實則做尾七為第四十三日。

人去世後要做的程序:

建國前,民間對喪葬禮儀極為重視,喪儀繁瑣鋪張,且封建迷信色彩濃重。習俗相沿,以喪事的隆重與否,視為子輩孝道的尺度。

葬俗為木棺土葬,兒女侄孫均戴孝,兒女服孝期為3年,侄孫輩服孝1年。

子女在1年內不得剃頭理髮和化粧,稱“哀慼毀容”。

家中3年內過年不貼春聯等。

喪儀主要程序有小殮、停靈、報喪、大殮、點主、開弔、發引、擺祭、下葬和下葬後的圓墳、作七、忌日祭等。

喪儀日程,少則五至七日,多達半月之久不等,耗費甚巨。

一般人家,人過50歲,晚輩即開始為老人做壽衣、打棺材(稱“壽棺”、“喜棺”)、修墳穴,準備後事,被視為孝順。

人死後為什麼要燒紙:一七三七五七七七紙(紙錢的來歷) 第2張

人死後燒紙錢的來歷

傳説在很早以前的一個夏天,有一位縣官的老孃去世了。因離家太遠,他就將剛剛死去的老孃暫時寄存在轄區一處寺院內,準備將來有機會再運回老家安葬。他命令寺院要派一個和尚在一旁日夜守護着他老孃的遺體,不得有誤。

老和尚不願幹這個苦差事,便派了幾個小和尚去日夜輪流看守縣官老孃的屍體。可是,由於天氣太熱,死人身上發出的臭味兒越來越大,而且蚊蟲不斷叮咬。小和尚實在是受不了啦,便在夜間找來幾把稻草在一旁燒,想以此驅散室內的臭味兒與蚊蟲。稻草燒完了,可天還是沒有亮,他又隨手找來一些廢紙燒。天亮時分,縣官來了,一看地上有許多紙灰,就問這是為了什麼?小和尚們面面相覷,誰也不敢説是為了驅趕屍體的臭味兒和蚊蟲。

結果,還是那個老和尚的腦子靈活,就急忙説道:“這陽間的紙灰到了陰間就變成錢了呀!我這是讓他們給老太太送錢哩”!要不,老太太在陰間如何生活?那縣官一聽,非常高興,就大大誇獎了和尚們一番。此後,他讓手下人開了個造紙作坊,下令人死了之後都要為其燒紙,併為此發了大財,還留下一個孝順的美名。舊習俗這樣一代代地傳了下來,於是就有了燒紙給死人送錢的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