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的小紳士如何培養出來的?

英國是以紳士聞名的國家,日常生活中的“紳士教育”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英國人認為溺愛和嬌寵是孩子獨立性格形成的最大障礙。要使孩子在日後能適應社會需要,獨立地去生活、工作,必須從小就培養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讓他們學會尊重他人和自我剋制,知道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

英國的小紳士如何培養出來的?

 道德是被感染的

英國中國小校裏的道德教育不叫道德教育,而稱“個人的社會健康教育”,或稱“社會化過程”。目的是讓他們懂得平常做人的基本道理,如何自律以融入社會,成為社會的一分子。核心道德觀念有四:尊重生命、公平、誠實、守信。

英國人還有個觀念,即“道德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教導的”。它體現在英國中國小的道德教育裏,那就是不要求孩子們去死記硬背道德準則,但是,要求孩子們從心靈深處、從日常生活中懂得和理解倫理道德。

 宗教道德教育課

英國學校一般不設專門的道德教育課,但開設包括佛教和道教在內的各種世界主要宗教信仰課供選修。這門課被認為是對孩子品德和良知培養十分重要的一門課。

英國的小紳士如何培養出來的? 第2張

不僅如此,多數英國學校每週都組織班級討論,選取一些學校裏或者社會上發生的事情,讓孩子們發表看法,共同討論,自己去領悟和判斷對錯與是非。集體遊戲也是一種重要方式,讓孩子懂得顧及與體諒別人,懂得如何與同伴合作。

花錢“培養”孩子頑皮

我們小的時候,父母總是以某個孩子從來不出去亂跑為榜樣來教育我們。可是在英國,孩子們永遠頑皮或者説父母是花錢培養他們頑皮。每個週末都有活動,不是到某個朋友家吃飯(往往是全家一起去,父母輩的聊天,孩子輩的玩耍),就是有某個小朋友的生日派對,或者是去游泳、踢球。總之,差不多就是父母和孩子的互動日,很少呆在家裏看電視之類的。

對待一切生命的友好

在英國人的眼睛裏,看一個人最重要的是他是不是友好,和他的職業、性別、收入、教育、私生活都無關。他們教育孩子從小要善待一切生命,包括動物、植物等。天氣好的時候,他們會帶孩子到農場去看看大自然,或者在自家的花園。即使像螞蟻這樣的小生命,即使在夏天廚房爬滿了螞蟻的時候,他們的媽媽一邊消滅螞蟻,一邊告誡他們的孩子,絕對不能玩弄螞蟻,不能讓它們死得太痛苦。而且只要打一兩個就可以了,這樣其他的螞蟻會發出警報,讓其他的同伴不要到這裏來了,或者把螞蟻捉到小瓶子裏,然後拿到花園去放生。

英國的小紳士如何培養出來的? 第3張

 最重要的品質是勇氣

英國人給世界的印象就和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的小説《八十天環遊地球》中的主人公菲利亞·福格一樣,是個一板一眼、嚴格遵守規則的英國紳士。其實,現代的英國人非常注重培養孩子勇敢和堅忍的性格,他們深知勇氣是一個人主動進取的動力。

英國父母常常帶着自己的孩子去探險,深入到大自然中,在險惡的環境中生存,目的是十分明確的,就是為了鍛鍊孩子的意志和勇敢精神,為今後的人生做好人格方面的準備。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家長就會放手讓孩子嘗試去做生活中的各種事情,如自己吃飯、自己穿脱衣褲、自己整理房間等為自我服務的事情。

英國人在公共汽車上遇到老人、殘疾人和孕婦都會主動讓座,但是,他們唯獨不會給孩子讓座,英國人認為孩子是需要鍛鍊的,應該鼓勵孩子獨立。

英國是以紳士聞名的國家,日常生活中的“紳士教育”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英國人認為溺愛和嬌寵是孩子獨立性格形成的最大障礙。要使孩子在日後能適應社會需要,獨立地去生活、工作,必須從小就培養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讓他們學會尊重他人和自我剋制,知道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

英國的小紳士如何培養出來的? 第4張

 道德是被感染的

英國中國小校裏的道德教育不叫道德教育,而稱“個人的社會健康教育”,或稱“社會化過程”。目的是讓他們懂得平常做人的基本道理,如何自律以融入社會,成為社會的一分子。核心道德觀念有四:尊重生命、公平、誠實、守信。

英國人還有個觀念,即“道德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教導的”。它體現在英國中國小的道德教育裏,那就是不要求孩子們去死記硬背道德準則,但是,要求孩子們從心靈深處、從日常生活中懂得和理解倫理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