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隻老虎恐怖童謠:盤點10首兒歌背後的故事

兩隻老虎恐怖童謠:盤點10首兒歌背後的故事

兩隻老虎》大概是每個人會説話時就會哼的歌了。小時候還總在糾結為什麼是一隻老虎沒有眼睛,另一隻老虎沒有尾巴?這兩隻老虎豈不是比動物園的老虎更可憐?長大後,才發現,歌裏的老虎不可憐,可憐的是這首歌。

兩隻老虎恐怖童謠:盤點10首兒歌背後的故事

《兩隻老虎》的曲調來自於法國童瑤,因曲調輕快上口,而被多國引進作為本國的兒歌而廣泛流傳於世界。而最早有記載在1930年引進中國,正值北伐戰爭的關鍵時期,為了鼓舞士氣,黃埔軍校政治教官、國民革命軍政治部宣傳科科長鄺睟根據《兩隻老虎》的曲調重新填詞,改為《國民革命軍》。至此這首歌在中華大地上廣為吟唱。而這被重新填的詞是這樣的:“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努力國民革命,努力國民革命,齊奮鬥,齊奮鬥。”而在中共的第二次土地革命中,又為這首歌重新填詞,猶記得在《閃閃的紅星》中,小主人公走在田野上,歡快興奮的唱着這首歌“打倒土豪,打倒土豪,分田地,分田地;我們要做主人,我們要做主人,真歡喜,真歡喜。”

小時候,當你在爺爺懷裏歡樂的哼唱這首歌時,你是否捕捉到了爺爺瞬間即逝的表情。這首歌於我們,也許是個平安快樂、無憂無慮的童年,於爺爺那輩人,也許是一個軍閥混戰、顛沛流離的戰爭年代。

蘭花草》是台灣歌手劉文正在70年代發行的專輯裏的一首歌。曲調歡快,歌詞易懂且朗朗上口,故成為校園歌曲中的常青樹,連稚童都喜歡的很。初聽這首歌的孩子們,總想去買盆蘭花草放在窗台前,好生呵護,期待花開。喜歡這首歌的孩子們只是單純的喜歡,懵懵懂懂,什麼也不知。

《蘭花草》這首歌的詞作者是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胡適先生。這歌的歌詞是胡適先生早年留學歸來所作的詩歌——《希望》。從國外學成而歸的胡適先生帶着從國外所學的自由主義(蘭花草)信心滿滿的想移摘在中國貧瘠的大地上,所以“一日看三回,望得花時過”,心情急迫可想而知。過了些時日,發現花遲遲不開,沮喪不已,不過,胡適先生骨子裏無可救藥的樂觀主義擊碎了這種沮喪,遂作詩一首,取名為《希望》。

知道了這首詞之後,每當再聽這首歌時,你是否隱隱約約的看見了舊時代的知識分子為中華崛起而執着的身影?

送別》想來是一首極具民國風的歌曲了。無論何時何地,每當這首歌的前奏響起,都會把我們送回那個人文風情適宜的二三十年代。

《送別》這首歌的曲調取自約翰·P·奧德威作曲的美國歌曲《夢見家和母親》,被日本的作詞家犬童球溪重新填詞為《旅愁》,在日本傳唱不衰。被出家前的李叔同發現,利用中國傳統的離別元素“長亭飲酒、古道相送、折柳贈別、夕陽揮手、芳草離情”重新填詞,成為中國不二的驪歌。在那個如琉璃般的民國,這首歌更是學堂中的畢業歌,此外,李叔同還為學堂裏的孩子們寫了一首《校園夕歌》。這兩首歌可稱為當時孩子們人人會唱的學堂之歌。

由於寫完這首歌之後不出幾年,李叔同就遁入空門。所以常常有人説,這是弘一法師告別紅塵的前奏曲。每當聽這首歌,依稀之間,看見佛香裊裊升起的青燈古寺裏弘一法師身穿僧袍瘦削清冷的背影。

童年》是一首一聽就會讓你回到童年的歌曲。池塘、鞦韆、蝴蝶、老師嘰嘰咋咋的粉筆聲、諸葛四郎、魔鬼黨、水彩蠟筆、萬花筒等無一不讓人想到那個遊戲、迷糊、渴望長大的童年。

想來,《童年》是一首讓人無比懷戀不懂事、沒有任何壓力的童年的歌曲。可是,這首歌卻是首批判歌曲,批判的正是成人們剝奪孩子們享受童年的權利。由於羅大佑出生於一個名醫世家,懂事之日起,就被父母們安排學這學那,童年沒有任何快樂所言,高中畢業,如父母所願考入中國醫藥學院的醫學院。考入大學的羅大佑終於有自己的時間玩音樂,遂寫了許多批判社會的歌,他的第一張專輯《之乎者也》就是很好的例子。《童年》、《鹿港小鎮》、《戀曲1990》、《光陰的故事》等都屬於這張專輯。《童年》裏傳遞出來的快樂童年是羅大佑童年都沒有經歷過的,所以,他創作這首歌,觀察了許久那些在無憂無慮童年裏長大的孩子們的活動。

這首歌的目的就是想讓人能迅速回到歡樂童年,而不再剝奪下一代童年。而現實並非如此,那些在成人世界呆久了的長大的孩子們,聽到這首歌,會在歌曲中找到童年的美好,而回到現實,又會壓迫孩子學這學那,難道,被中國傳統文化薰陶的大人們,不知道“已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個簡單的道理嗎?

藍精靈之歌》前段時間,《藍精靈之歌》被人不斷填詞,一時成為吐槽神曲。《藍精靈》作為美國動畫片的主題曲,與《聰明的一休》、《鐵臂阿童木》、《花仙子》一樣,都被刻板效應的認為是中國人根據原本的歌曲重新填詞而成。可是,這首《藍精靈之歌》卻不是,它可是地地道道的百分之百純中國創造。

這首歌由廣州軍區政治部戰士歌舞團團長瞿琮和副團長鄭秋楓共同創造,這對黃金搭檔還創造過《我愛你中國》等歌。關於這首歌,有兩個有趣的故事,第一件事是,一開始,這對黃金搭檔以為這又是一部從日本引進的動漫,所以就寫了一首日本味十足的詞,配了一曲大和風情的曲,等到送審才發現鬧了一出烏龍,後來花了半天不到,創造了我們現在聽到的這首《藍精靈之歌》。第二件事是這首歌選送參加全國少兒歌曲比賽時,居然被評委退稿,聲稱這是一首美國歌曲,真讓人哭笑不得。

再次哼唱“他們齊心合力開動腦筋斗敗了格格巫” 時,你是否為這首歌因中國創造而自豪?

賣報歌》當然是賣報兒童賣報時所唱的歌曲啦。但是,小時候,哪會管這麼多,也不會琢磨這首歌詞是描寫的什麼,只知道自己想當報童,每次過家家時,好多孩子都爭搶着當這個報童,如果那些想當報童的孩子們知道了報童的生活,他們是否還願意當報童呢?

《賣報歌》這首歌起因於聶耳,1933年,上海人潮擁擠的大街上,電車叮鈴叮鈴來來往往,一個餓得發暈的賣報女童在大街上搖搖晃晃,被電車下來的人羣撞倒在地,頭破血流,報紙落灑一地,坐在地上不由的哇哇大哭,一位路過的先生見其可憐,買走了所有報紙,這位先生就是聶耳。回家後,聶耳想寫一首能反映報童心酸生活的歌曲。遂與安娥創造了這首《賣報歌》的原稿。當聶耳拿着這首歌唱給那個賣報小女孩聽並徵求其意見時,小女孩想了一下説:“如果能把報紙多少錢加進去就更好了”,所以有了“七個銅板就買兩份報”。這首歌樸實詼諧的描寫了賣報兒童的生活狀況以及其對未來的希望。多多少少讓人為之憐惜。

再次聽見這首歌,你是否還能跟着音樂沒心沒肺的大聲高歌呢?

那些年我們聽錯的歌曲中,總是會有《魯冰花》的身影,聽成“爺爺想起媽媽的話,閃閃的淚光魯冰花”中,有沒有你?

魯冰花是一種花,台灣的茶農在茶山周圍總是要種上這種花,因為這種花具有讓茶葉健康生長並使茶葉更加香甜的功效。而等到花葉凋零,這種花就自然“化作春泥更護花了”。

這首歌是電影《魯冰花》的同名主題曲。電影講的是一個父母早逝的小男孩具有繪畫天份,夢想參加繪畫比賽,而學校的領導狗眼看人低,不讓其參加,等到喜愛小男孩的老師終於為小男孩掙得一個參賽名額,興高采烈的跑去找小男孩時,只發現了一個小小的墳墓。魯冰花象徵着母愛,春天花香滿園,幫助茶葉成長,花期逝去,入土為泥更護花。如母親呵護孩子一樣,魯冰花無微不至地呵護着茶葉。所以,“夜夜想起媽媽的話,閃閃的淚光魯冰花。天上的星星不説話,地上的娃娃想媽媽”。

七子之歌·澳門》是90年代出生的人都會唱的歌了,作為1999年12月20日澳門迴歸的主題曲而廣為傳唱。

《七子之歌·澳門》是聞一多先生1930年所寫的《七子之歌》這首詩歌中的一首。《七子之歌》寫於1930年,山河破碎、列強當道、祖國國土被瓜分的年代,正值在紐約的聞一多先生得知祖國又一領土被割據,遂寫了《七子之歌》,七子代表着七個被迫離開中國的母親,分別為:香港、澳門、台灣、九龍、威海衞、廣州灣(廣東湛江)和旅大(旅順、大連)。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年少時有沒有被澳門為什麼被叫做Macau而糾結着?原來,葡萄牙佔領澳門時,問當地人這個地方叫做什麼名字,當地人不知所然,誤以為是問廟堂是所在,故,指了指山頂的媽祖廟説:“媽祖”,遂,葡萄牙把該地方音譯為Macau。

現如今,七子中的六子都已回到了祖國懷抱,多希望第七個孩子也能回到祖國懷抱。到時候,希望中華大地上這首歌能廣為流傳:“我們是東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羣弟,我便是台灣。我胸中還氤氲着鄭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點染了我的家傳。母親,酷炎的夏日要曬死我了,賜我個號令,我還能背城一戰。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讀書郎》是一首剛剛達到讀書年齡的小朋友所唱的一首歌,總想用這首歌表達自己假借上學之名去學校跟一大堆同學玩耍的心情。如果你是貴州安順的苗族人,這首歌你應該特別熟悉。

時光倒回幾十年,貴州安順汪家山苗寨的男子幾乎每人都會吹蘆笙,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