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知識打開創造力之門

在科學上,發現、發明與創造的層次是不一樣的。

背景知識打開創造力之門

發現是東西已在那兒,只是他是第一個知道的人。例如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新大陸並不因為哥倫布而存在,它已經在那裏了。哥倫布的偉大是因為在那個時代,他有勇氣航向“未知”,從而到達了別人所未去過的地方。

發明在原創性上的層次就比發現高,因為“發明”所需要的原料已事先存在,但它的組合卻是非常的原創性,例如佛萊明發現盤尼西林。1928年佛萊明在倫敦聖瑪莉醫院,發現培養皿的細菌被污染了,上面長了綠色的黴。一般人會抱怨自己運氣不好,實驗不成功,只好倒掉;但是佛萊明在倒掉的一剎那,看到了黴菌旁邊有一圈沒有葡萄球菌,因此推想這個黴菌可能可以抑制細菌的生長,從而發現了盤尼西林(青黴素)。

創造是屬於最高層次的原創性,它帶有濃厚的個人色彩,沒有這個人就沒有這個東西。世界上如果沒有畢加索這個人,就不可能有畢加索的畫;如果沒有舒伯特這個人,就不會有舒伯特的音樂。這種創造力是有獨特性的,沒有人可以取代,所以藝術人文方面的創造力叫作“創作”,而科學上的創造力叫“發明”。

歷史上很多的發明都可以用“靈光一閃”來形容當時的情境。這個靈光一閃的奧祕現在揭開了,它就是神經學上所説的“兩個神經迴路連到了一起,激發了第三個神經迴路”。

從神經學的研究上,我們知道我們的大腦在出生時有十兆的神經元,其實是比我們需要的多,大腦佔體重的2%,卻用掉20%的能源。所以人在出生後就開始把不需要用到的神經元修剪掉,以節省能源,於是“用進廢退”出現了。比如,常常打的電話會有直撥的快捷方式,不再需要轉接,而一個許久不打的線路,便會被別人借去用了。

我們的每一個神經元可以與別的神經元有一千個以上的連接,因此大腦就像紐約市的電話總機一樣,是個非常繁忙的網絡。要有創造力,必須有四通八達密切連接的神經網絡,神經連接的密度與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創造力有關。“經驗”可以影響神經的連接,神經網絡越密的人,他的點子就越多,他的創造力也越強。“經驗”即背景知識,取得有兩種:自身的經歷和經閲讀消化前人的經驗。

最早發現月球表面不是平的的人是伽利略,他用自制的望遠鏡看到月球上的黑影一點一點地褪去,因此假設月球表面不是平的,是像地球一樣有山有谷的,陰影的面積會因太陽高度而縮減。300年後的1969年7月20日,美國航天員登陸月球,證實了他的假設。

影子的知識可以從生活上實際觀察到,但並不是每件事都要親自去觀察和實驗。閲讀使科學家不必親自做每一個實驗而得到那個知識。科學要進步,知識沒有傳承是不可能的。

又如達爾文看到海島上有很多淡水植物,這些淡水植物是怎麼傳到這個無人海島上的呢?一個最合理的解釋是:鳥爪上沾有一些泥巴,泥巴中含有植物的種子,當鳥類前往海島覓食時,不經意地把這些種子傳播了出去。

為了證明這一點,他到他家附近的池塘中挖了三湯匙的泥土放在咖啡杯中,帶回書房去觀察,每長出一棵植物就把它拔出來,使別的植物有空間可以生長。這樣觀察了6個月,他總共拔出了537棵植物。在這小小的咖啡杯中,可以長出537棵植物,他就確定鳥爪中若有一點點泥土,就有可能帶有植物的種子,傳播到遠方的海島了。

一個科學家不只要有觀察力,還得有能力正確地解釋他所觀察到的現象,最後還必須具備做實驗的技術,以驗證自己的假設是否正確。在這裏,我們看到了背景知識的重要性,它是創造力的基本條件。

英國的教育部長布朗凱曾説:“閲讀解放我們的心靈,讓我們的心智翱翔。”一個有創造力的心靈必須是自由的,它必須不被束縛,而閲讀正是解開它的束縛、使它飛翔的金鑰匙。在創造力如此重要的今天,讓我們從創造力的基本做起,鼓勵孩子閲讀,打開他心靈的世界,獲得足夠多的背景知識,放他去展翅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