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來審視自我走出家庭教育陷阱

【個案點擊】

一起來審視自我走出家庭教育陷阱

寧振興10歲了,他性格內向,朋友不多,大部分時間都一個人呆在家裏。只要是出門,即便是到鄰家去,媽媽總是千叮萬囑。鄰家阿姨讓他坐,他會説:“我不坐。媽媽説了,衣服不能弄皺。”玩的時候,他總是小心翼翼,比如玩捉迷藏他總是第一個被捉住,因為他根本就沒藏,小朋友提醒他,他説:“媽媽不讓我把衣服弄髒。”小朋友約好一起去看一個生病住院的同學,寧振興説:“你們去吧,媽媽讓我玩後就回家做作業去。”

寧振興整天媽媽長媽媽短,無事不提媽媽,玩的時候怕媽媽這媽媽那,媽媽的命令和規定始終控制着寧振興,他的行動圍繞着這些命令和規定轉,玩得一點也不盡興,小朋友嫌他麻煩,都不想跟他玩,還嘲笑他是媽媽的“應聲蟲”。但嘲笑起不了作用,寧振興的“媽媽病”已成為了習慣。

【案例解析】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父母是創造未來的“雕塑家”,孩子的成才是由父母的雙手奠定的,教育好子女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責任。

但是,很多父母缺乏對孩子發展狀況的研究,不懂得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因而不顧孩子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一味追求智力開發,過早地進行各種知識技能訓練,做出違背孩子身心發展規律的事情,致使很多孩子小小年紀就背上了很重的心靈包袱。

他們忽視孩子獨立意識、良好情緒情感、良好品德素質和生活習慣的培養,造成孩子的心理不健康。這些父母的所作所為是值得我們深思的。毋庸置疑,父母只有認識和避免這些誤區,才能避免很多教子中的遺憾,甚至悲劇。個案中的寧振興,就是因為媽媽的教育方法不對,才成了一個“媽媽病”的沒主見、缺少獨立性的孩子。

家庭教育是一門科學,需要遵循教育的規律,但現實中有很多家長僅憑一己之見盲目地教育孩子,這樣難免步入家教誤區,對孩子的一生貽害無窮。影響孩子成長的因素很多,父母的教育觀念和方法有問題,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家教要講究科學,父母要有耐心和細心,並堅持科學民主的家教方法。孩子是學習的主體,孩子的學習具有不可替代性,一定要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把孩子當成正在成長的人來看待,才能教育好孩子。倡導科學,也就是倡導遵循現代化的學習規律和孩子的成長規律去教育孩子,只有這樣,才能水到渠成,取得成功。

【建議父母的方法】

父母在錯誤的家教思想的誤導下,往往步入教子的誤區。只有及時地消除家庭教育的誤區,採用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才能讓孩子身心健康地全面發展。教育專家指出,父母要注意如下幾點:

方法一:避免對孩子期望值過高

方法例示

有一位父親,他曾經和孩子試着換個位置,孩子當父親,父親作孩子。孩子向父親提問題:“人家掙一千元,你怎麼掙八百元呢?人家住三居室,你怎麼住筒子樓呢?人家有高級職稱,你怎麼還是助理呢?”這位父親雖然很有涵養,但最終還是受不了孩子這樣的提問而大發雷霆。他認為兒子怎麼能不看實際情況一味地要求老子掙大錢,住好房,有高級職稱呢?由此他悟出道理,父母對孩子的要求也要合情合理,要實事求是。

操作提示

對孩子的期望要實事求是,順其自然,要設身處地地為孩子排憂解難,而不要硬逼孩子,無休止地對孩子提出要求,不切實際地急於求成。

拔苗助長只會事與願違。當父母對孩子期望過高時,孩子的反感就必然要產生了。時間一長,隨着這種反感的積累,出現各種問題也就成為必然。

方法二:切莫重言教、輕身教

方法例示

孫元偉的父親是一個私營企業的董事長,人稱“款爺”。他平時吃喝玩樂,很會享受,但對兒子要求極嚴。孫元偉也很爭氣,從國小到國中,學習成績在班級一直名列前茅。

後來,孫元偉的父母離了婚,原因是父親和公司的女祕書“好”上了。孫元偉曾苦苦勸過父親,但父親呵斥他:“小人不管大人事”。此後,父親公然將那女祕書帶回家過夜。孫元偉想念母親,無法安心學習,成績一落千丈。為了排遣苦悶,他還時常將家裏的錢偷出,去玩遊戲,進酒家,看錄像。

操作提示

“身教勝於言教”這是古訓,是我國傳統家教的重要經驗。父母不但要言教,更要身教。因為孩子通常通過模仿大人的行為、習慣。如果父母有不良的習慣,孩子也會通過模仿、耳濡目染等方式加以學習,因此孩子的不良個性、品質、習慣與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密切相關。父母的不良習慣不但自己受害,更使子女受害,甚至影響孩子的一生。

方法三:不要過分溺愛孩子

方法例示

超超智力超常,學習成績優秀,從國小到中學都是前三名,並提前升入大學。上大學以後,母親都要每週去學校兩次:一是帶給他一些好吃的,二是替他收拾牀鋪,洗衣服、襪子等。超超在學習上是強者,在生活中卻是弱者。後來,學校送他到北京語言學院進修外語,作出國前的準備,他非常擔心出國以後無法獨立生活,每天晚上都失眠,以至於得了習慣性失眠症。

操作提示

父母適當的關心和照顧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一旦照顧過了頭,就成了問題。孩子一旦習慣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有大腦而不用,有手腳而不動,不從事任何實踐活動,只是被動地接受。一旦離開父母、家庭就會感到寸步難行,不知所措。父母要防止將關愛變成溺愛,把握愛的尺度。如果關愛過了頭,反而會產生不良的後果。

方法四:不能片面重視孩子的考試分數

方法例示

王菲為了兒子小波能夠出類拔萃,在學習上對小波的要求很苛刻,標準很高。每次公佈考試成績,小波拿回成績單,無論是95分還是98分,王菲總是説:“你還可以考得更好!”

王菲對小波用心良苦,總是擔心小波鬆勁,而且認為小波沒有考滿分,説明還有差距。所以即使小波考國中時均分達到90多分,王菲還是不肯表揚兒子一句。久而久之,小波產生了學校恐怖症,拒絕上學。後來,王菲帶孩子來做心理治療時,才發現小波的左手腕上有11道刀痕--由於成績不能使媽媽滿意,他對自己實施了懲罰,考95分以下刻一刀,考90分刻兩刀。除了手腕的刀傷以外,小波還每每以頭撞牆來懲罰自己未能考得更好。

操作提示

很多父母往往過於看重分數,僅僅用考試成績來評價孩子,使孩子從幼年期起就承載了太多的負荷和壓力。孩子勤奮上進值得高興,但是過分重視分數和名次,把學習當作競賽卻未必是好事情,要想讓孩子在未來社會的激烈競爭中取勝,一定要從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上入手,培養和提高孩子的綜合競爭力,才是抓住了孩子未來成功的根本。

方法五:莫要強求孩子練特長

方法例示

吳靜是一年級學生。還在上幼兒園時,她就得每星期去學游泳三次,除此之外,每星期還有一次電子琴和一次繪畫課。吳靜並不喜歡去學游泳,但卻不得不去,否則媽媽就會罵她。可是,最近每到上游泳課的時間,吳靜就會開始嘔吐,在學校上課的態度,似乎也失去了自信,甚至連做作業的速度也變得較緩慢

老師發現這個情形,便和媽媽聯絡。媽媽問小莉:“你是不是不想學游泳了?”小莉很高興地回答:“嗯,我不想再去了!”可是媽媽認為已經學了這麼久,放棄很可惜,堅持讓吳靜一定要練下去。

操作提示

讓孩子學習一門藝術,對於開發孩子智力、陶冶情操、活躍生活都大有好處,或許還能造就出一個“小天才”。但是當學藝已經成了孩子不堪承受的重擔,父母就須重新考慮了。學才藝最基本的出發點,應該是孩子的興趣、天賦。如果父母忽視孩子的興趣,把它作為任務強加給他們,就會使他們產生抗拒心理,從而導致問題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