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的教學隨筆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隨筆吧?隨筆通常指一種散文體裁,隨手筆錄,抒情、敍事或評論不拘,篇幅短小。什麼樣的隨筆才算得上是好的隨筆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年級的教學隨筆,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年級的教學隨筆

三年級的教學隨筆1

“倍的認識”是低年級數學課的教學重點,又是難點。本節課是學生接觸“倍”的概念的第一節課,目的是要求學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概念,初步建立“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思路。

“倍的認識”這一學習內容,是學生剛剛接觸的學習內容,對於低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個比較抽象的知識。因此,只有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獲得大量的感性認識,才能逐步形成“倍”的概念。

根據本節課的特點,整節課的教學,都能圍繞“藉助直觀、展示過程、啟迪思維”這一教學模式進行課堂教學。在學生初步形成“倍”的概念的教學上,為了降低學生對知識理解的難度,第一行參照的數量都“2”,並且讓學生利用學具擺一擺,通過直觀形象,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在解決“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問題時,也是學生藉助直觀演示,再結合以前所學生的知識,從而找出正確的解決方法,從而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的。

本節課的`教學,在初步形成“倍”的概念時,讓學生通過認真看、動手擺、積極説,使學生的腦海裏產生初步的表象,再引導學生通過小組的合作探究,找出知識的共同特徵,從而初步形成了“倍”的概念。

在這節課中,由於“倍”的概念較抽象,所以,部分學生在説“誰是誰的幾倍”時,有點混淆,須加強直觀化、形象化,從看到擺、畫,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習。

當學生有了“倍”的概念,要求學生會説出題意與解題思路,“誰”與“誰”比,“誰”知道了,求“誰?”,“誰”是標準量,“誰”(標準量)的幾倍就是求那個數量的幾倍,也就是求幾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

三年級的教學隨筆2

《小露珠》一課語言優美,用詞用句準確、生動,是學生學習積累語言的很好憑藉。在教學中,我重點訓練了學生的語感。

我認為,語感就是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包括感悟語言文字的含義、感情色彩、構成方式等。對於三年級的國小生,我們首先要培養學生讀了一段文字後知其大意的能力。教學第一自然段的時候,在學生讀通句子的基礎上,我讓學生説説讀了這一段知道了什麼。學生説知道了小露珠出現的時間。有的説,知道了小露珠出現的地方。有的説,知道了小露珠是在不斷地變大、變亮。這些信息就是學生感悟其中的詞句後得出的結論。把這些信息彙總起來,就是對這一自然段大意的概括。教學2、3、4自然段時,我一一出示了這三個自然段,在學生流利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説説這三句話講的是什麼。這是學生對這三個自然段大意的把握。

知其大意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引導學生在品評句子中培養語感。2、3、4自然段句式相同,但用詞不同。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找這三句話的共同點。通過交流,學生體會到了這三句話寫的是小青蛙、蟋蟀、小蝴蝶讚美小露珠的話。它們説話都很有禮貌,都表達了喜歡小露珠的感情。之後,我讓學生找這三句話的不同點。學生體會到了小青蛙、蟋蟀、小蝴蝶讚美的語言不同、動作不同、待的地方不同。在這基礎上,讓學生表演小青蛙、蟋蟀、小蝴蝶誇小露珠。學生掌握了句子的表達方式,語言表達流暢,動作表演也到位。而此時全體學生則是小露珠,我讓他們學學小青蛙、蟋蟀、小蝴蝶有禮貌的樣子,謝謝小青蛙、蟋蟀、小蝴蝶,並也誇一誇它們。學生説:“謝謝你,蹦到大荷葉上的小青蛙。你可真勤勞,一早就在捉蟲子了。” “謝謝你,爬到草稈上的小蟋蟀。你的歌聲真好聽呀。”“謝謝你,落在花朵上的小蝴蝶。你像花兒一樣美麗。”

曾看到一篇有關語感方面的文章。當時摘錄了這麼兩段:

語感是人對語言的直覺的.整體的感受,或是由語言文字而引起的複雜的心理活動和認識活動的過程,是把握語言文字的一種能力。語感是一種個體的語文修養,是個體在長期的規範的語言實踐中逐步培養成的一種具有濃厚經驗色彩的,能比較直接迅速地感悟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從語感生成的角度看,語感教學策略主要包括:反覆誦讀、比較品評、潛心涵泳、切已體察、展開想象等。反覆誦讀是培養語感的最佳策略,要求眼到、耳到、口到、心到,強調對語言文字的直接的整體的領悟,這與語感的直覺感悟是完全一致的。比較品評,是課堂語感教學的有效策略,俗話説,有比較才有鑑別。學生只有在不同語詞、不同句式、不同語序的比較當中,才能發現文中語言運用的妙處,品評語言的意藴和情味從而培養語感。潛心涵泳,是一種在熟讀基礎上潛心專注的研讀策略,面對語言文字,揣摩、推敲、咀嚼,“字字未宜忽,語語悟其神”,鑑賞玩味,掂量比較,獲得審美感、情味感、意藴感等。切已體察,就是把眼前所讀的語言文字與自己的生活經驗、閲讀積澱相溝通,通過文字的橋樑,觸摸作者的心靈。語言方字符號本身沒有直接可感性,必須藉助聯想和想象,化乾癟枯燥的符號為形象鮮活的畫面;還可通過重組表象,創造出新的情境和意境。這樣獲得的語感才是豐富深切的。

看來我所做的只是淺層次的,要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語感,還必須在潛心涵泳、切已體察、展開想象等方面進行訓練。

三年級的教學隨筆3

金色的草地》是一篇以兒童的視角觀察,認識自然現象的記敍文,文章寫的很美很吸引學生。在教學課文時我先讓學生自己去放聲朗讀,邊讀邊想“我知道了些什麼”“我有哪些地方不明白”。這時會有學生提出“為什麼蒲公英由一朵並不惹人注意的花,到最後變成我最感興趣的花呢”大家對這個疑問很感興趣,紛紛舉起手來説説自己的`答案。這時呢我只做適當的引導讓學生把文中三、四自然段再仔細讀一讀,學生們通過自己朗讀就明白了。從而培養學生細心觀察,思考探究自然現象的興趣與習慣,再結合課後題“我的體會”讓學生也説一説自己的新發現。

三年級的教學隨筆4

在多年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我體會到積極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推動和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而且在現行的數學教學大綱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已經提高到相當重要的程度。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好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以下是我的兩點總結:

一、創造有利條件,激發學習興趣

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各種有效情境,為學生提供學習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尤其是對於國小生來説,直觀的、具體的、形象的方式更能吸引他們,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自始至終創設各種方式的情境,以此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更好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

二、培養師生情感,使其親師信道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要使學生親師信道,必須改變過去“一言堂”的課堂環境,充分發揮學生潛能,使學生不再受束縛,使教學向民主化、人性化方面發展,允許學生有想法,鼓勵學生説出自己的想法。在課堂上,要把問題交還給學生,激勵學生在互動中解決問題。教學中遇到能讓學生自己説出自己歸納的知識內容,教師絕對不説;能讓學生做的教師絕對不包辦;能讓學生自己發現找出答案的教師絕不再作指導。只有在不規範不準確的地方教師才可以作補充説明,絕不允許教師將自己的結論強加給學生。這樣師生間的距離近了,感情增加了。而積極的'情感能提高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動能量,從而提高思維和學習潛能。學生聽課也伴隨一定的情感,真正做到親其師,信其道。

以上兩點看似簡單,卻不是一兩天能做到的,這就需要我們教師盡心盡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生活上多關心學生,拉進師生距離,相信學生定能愉快的教學環境中學到更多,他們學習的進步才是我們最大的成功。

三年級的教學隨筆5

使用糾錯本的具體做法

“錯誤”,是學生數學學習過程中出現的正常現象,而“糾錯本”的使用,讓“錯誤”體現出其內在的價值,更成為寶貴的教學資源。

從學校去年提倡數學中使用“糾錯本”以來,我就一直在思考,如何讓糾錯本真正起到它的作用,即:讓學生研究錯誤,讓學生歷經由錯誤到正確的歷程,進而形成反思的習慣,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一開始,特別是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他們並不能充分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只是一味地將錯題及其正確答案抄在“糾錯本”上,卻不知道怎樣去分析錯題,因此只能以“不會、不細心”等膚淺的理由來説明錯誤原因。在解題過程中,究竟是概念不清還是誤解題意,是忽視了隱含的條件還是思維的定勢,他們沒有認真地反思自己原來為什麼會出錯。由於錯解及其過程的缺失,隨着時間的推移,學生會對自己當時的思路與想法逐漸淡忘,在翻看“糾錯本”的過程中也就不能對自己曾經的錯誤一目瞭然,因而很難提醒自己下次碰到類似的情況時應該如何引起注意。所以在一開始,教師要當好學生的枴杖,幫助學生建立一個如何糾錯的模型,主要是幫助分析錯誤原因。

另外,在使用糾錯本的過程中,學習順利的孩子,相對糾錯的題目就少,而學習困難的孩子,錯題相當多,如果只是將錯題抄上改正,只會讓學習困難的孩子越來越吃力,甚至討厭糾錯本,所以,也可以選擇一些典型的錯題糾錯,讓好點學生幫助講解,達到共同進步的雙贏。

以上是我在使用糾錯本的過程中的嘗試做法,希望糾錯本能夠真正對學生達到“對症下藥”“藥到病除”的功效,當然,這需要長期的堅持。

三年級的教學隨筆6

數學教學應當有意識、有地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體會數學與現實社會的聯繫,加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不斷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有關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如何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逐步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同時注意培養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能撇開事物的具體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質屬性,從而獲取新的知識。

在國小數學中進行探究性學習是改變這一現狀的有效途徑和方法。以下就是我在教學過程中出的一些教學情境,我覺得非常適合國小數學的教學工作。

一、設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積極探究。

這種教學設計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新的知識產生強烈的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的作用,從而挖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習慣和探索問題的能力。

1、在教學中既要根據自己的實際,又要聯繫學生實際,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注重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又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在一起,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教學設計具有形象性,給學生極大的吸引,抓住了學生認識的特點,形成開放式的教學模式,達到預先教學的效果。

2、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做到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動學生活動意識。

3、在教學中提出質疑,讓學生通過檢驗,發展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尋找問題,主動獲取新的知識。

4、利用合理地提問與討論發揮課堂的羣體作用,鍛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達成獨立、主動地學習、積極配合教師共同達成目標。

5、整個課堂教師應始終保持着師生平等關係,不斷鼓勵與讚賞學生,形成互動。

二、設計質疑教學,激發學生學習,促使學生主動參加實踐獲取新知識。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為鋪墊。

2、重視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充分發揮和利用學生的智慧能力,積極調動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究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3、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注意了思維方法的培養,充分調動學生的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4、教學中應創設符合學生邏輯思維方式的問題情境,遵循創造學習的規律使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分析、比較、綜合。

三、創設開放的、富有探索性的問題情境

教學中提供的問題情境應注意一定的開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戰性和探索性的問題。這樣不僅會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動機,還能使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之後增強自信心,並且大大提高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我認為開放的、有探索性的問題情境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學習興趣的激發有很大的作用。

基於以上的認識,我認為在國小數學教學中創造各種適合教學需要的情境可以激發起學生學習的_,可以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提高學生的能力,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三年級課堂數學教學隨筆相關文章:

★ 三年級數學教學隨筆感言

★ 國小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隨筆5篇

★ 國小三年級教師教學隨筆

★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隨筆

★ 三年級教學隨筆

★ 國小數學教學反思隨筆5篇

★ 數學教學隨筆

★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

★ 數學教學隨筆

★ 蘇教版國小三年級數學教育隨筆

三年級的教學隨筆7

今天和一個老師交流,《七色花》一課,談到哪一瓣花用得最有意義。當時她的學生思維非常活躍,説了很多種,有的説第一片花瓣最有意義,沒有這一片,她根本回不來,後面的事也就不存在了。有的説倒數第二片有意義,玩具太多了,交通堵塞了,這片花瓣幫助了全城的人。……老師逐個引導分析,最後讓孩子們得出統一的結論,最後一片花瓣最有意義,確實這也是編者的意圖。

我説,看出不少孩子並不服氣,雖然在老師的引導下,他不得不認為最後一片花瓣最有意義,但是在內心,他們不一定接受。這位老師説,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是一方面,不等於不引導,他隨便瞎説也不管。我説,是的,尊重是一方面,價值引導又是一方面,不能為了盲目尊重失去我們應有的價值引導。但是這一課從孩子們的角度看,孩子們對其他幾瓣花用法的.看法也不無道理,就説到北極去吧,這一難忘的經歷對她來説就能説沒有意義嗎?關心他人確實是美德,是應該引導學生去感受,但是我們不能過於強調語文的教化作用,把我們的體驗強加給孩子。這樣做導致的後果是什麼呢?

請看這位老師跟我説的她做的這樣一個小實驗。她説,昨天給學生髮了一個通知:“告家長書家長同志:您好!為迎接十六大的勝利召開,教育局黨委定於十月三十一日下午組織全系統聽黨課,我校為大會主會場。因此,我校根據上級要求,週四中午12:10分放學,下午不上學,在家裏完成作業,請家長監督孩子完成作業並教育孩子注意安全。*****國小* 月*日”讓學生找認為最重要的話,學生找了好多條,諸如十六大勝利召開;組織聽黨課;家長監督完成作業等等,就是找不到最主要的信息——下午不上課。

為什麼會這樣?對孩子來説,下午不上課是非常振奮人心的消息,值得為這個消息振臂高呼。想想我們大人如果有半天意外的休息那種感覺吧。為什麼孩子們都找不到這一句,老師覺得學生的閲讀理解能力、獲取信息能力太差了。

我説,不完全是這個原因。主要是孩子們沒有從自己的角度來找,他們是在揣摩老師希望我們找什麼。老師希望我們找的肯定是最有意義的,至於我自己最喜歡的怎麼能找出來,那不是意味着我不愛上學嗎?那位老師頻頻點頭。

長期的、模式化的思想教育,讓孩子們從小養成了説假話,空話的習慣,童真、童趣在慢慢消失。很難聽到孩子們真實的聲音,你們要聽什麼,愛聽什麼,我就説什麼。這是多麼悲哀的現象。語文教學應該儘量避免這種悲哀,讓課堂呈現她特有的生機和活力,讓語文教學真正煥發生命的色彩。

三年級的教學隨筆8

"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教學理論中的精彩一筆,陶先生認為"做"就是教學中的實踐環節,只有採用"做"這樣的實踐環節才能讓"教"與"學"合一。陶先生"教學做合一"的思想對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有重要的其指導意義。《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語文實踐。"即要讓學生在大量的、豐富多彩的"做"中,感悟、習得,逐漸掌握語文的規律。可以説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就是通過具體的"做",將教師"教"授語文知識技能的過程與學生在應用中"學"得新知、提高能力的過程整合為一種綜合的教學活動。

首先,語文實踐活動是一種語文活動,緊密結合語文教材的各種"做"的活動應當是語文綜合活動的基本內容。其次,語文實踐活動是一種綜合性很強的語文活動,各學科與語文相關的"做"的活動都應該是語文實踐活動的主要內容。再次,語文實踐活動是一種實踐性非常強的語文綜合活動,各種貼近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做"的活動,也應該是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下面談一談筆者以"做"為中心進行三年級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的一些體會。

一、緊扣教材"做",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三年級首次出現了"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這個全新的內容,這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但對於三年級的學生卻是完全陌生的。再加上三年級的學生往往問題意識淡薄,他們還不太會主動引發問題進行思考。因此教師首先要緊扣教材,巧妙地設計和安排各種"做"的活動,縮短學生與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之間的距離,引發學生對於活動內容的高度關注,以此來落實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改革實驗教材的每一篇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名篇佳作,也是學生學習語文最主要的途徑,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首先可以緊扣每一篇課文展開。

1、緊扣課文內容的表演活動陶行知先生指出,喚起了興味,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體,所以"學"和"樂"是不可分離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各學科教學必須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前提,方能取得較好的效果。根據三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模仿能力強、直覺形象思維佔優勢的特點,我們經常性地安排一些緊扣課文內容的表演活動。如在《陶罐和鐵罐》、《亡羊補牢》、《驚弓之鳥》等多篇課文的教學中進行課本劇表演,在《比絕招隊《東方明珠》等課文的教學過程中進行"比絕招"、"小導遊"表演等。這些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熔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於一爐,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表現欲,鍛鍊了學生的膽量、氣質,培養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審美情趣。

2、緊扣課文內容的製作活動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要解放學生的雙手、解放學生的頭腦。緊扣課文內容進行各種有趣的製作活動既能讓學生動手動腦,也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三年級課文中有不少製作活動的切入點,如學習《花鐘》一課,可根據課文內容或根據自己平時的觀察製作一個"花鐘"。學習《一個小村莊的故事》一課後,可引導學生編寫一張"保護綠色家園"手抄報等。在活動中學生的閲讀概括能力、版面設計能力得到了鍛鍊,審美、鑑賞、繪畫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3、緊扣課文內容的拓展活動

課程改革實驗教材中的課文,不是以傳統一篇一篇"課文"的形式而是以一組一組課文的形式出現的。一組課文一個"主題氣將一篇篇課文融合在一起,根據這樣的編排特點,語文綜合性活動的內容除了可以緊扣一篇課文"做",也可以緊扣一組課文的主題進行設計,拓展活動的時間和空間。

例如三年級下冊教材的第五組安排了以"愛"為主題的一組課文,我們在學習這一組課文的過程中進行了"爸爸媽媽我愛你"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活動中我們安排了以下幾個內容:向親人鄰居瞭解爸爸媽媽是怎樣疼愛你的:仿照課文內容寫一份"爸爸媽媽的賬單":為爸爸媽媽做一張感恩卡:請過生日的爸爸媽媽到學校彙報綜合性活動的成果,共慶生日。這些活動內容,有的是這一單元中教材原來就安排的綜合性活動內容,有的是結合教材拓展延伸的內容。這兩方面的內容都緊扣教材,並體現活動的層次性,學生通過"學"課文能夠初步體會父母對子女的愛,然後通過"向親人鄰居瞭解"、"仿寫爸爸媽媽的賬單"等活動深深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最後用具體的實踐活動"為父母做一張感恩卡"、"為父母慶生日"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愛。這樣,父母對子女的愛、子女對父母的愛都得到了融合和提升,學生的心靈得到了一次洗禮,實現了教師"教"學課文、闡述文本、培養能力與學生"學"習課文、理解文本、體會真情、提高能力的整合。

二、整合教材"做",豐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因此,我們應該樹立"大語文"教學觀,將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與其他學科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尋找各學科之間的關聯點,設計出多學科整合的綜合實踐活動。整合後的活動不僅在數量上添磚加瓦,而且在質量上高屋建領,極大地豐富了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

例如在學習三年級上冊《我們的.民族國小》這篇課文時,我們結合《品德與社會》學科、《美術》學科一起組織了"誇誇我的國小"的綜合實踐活動。學生們用畫筆、相機,用一雙雙明亮的眼睛記下了學校每一個美的景緻,還通過查閲資料和採訪老師等形式發現學校一個又一個曾經的輝煌。語文課上同學們將自己的發現和優美的課文融為一體,與民族國小的學生一起誇誇自己心愛的國小,表達對學校生活的熱愛。品德與社會課上學生製作了《校史報》,為學校光榮的歷史感到驕傲,美術課上學生們用畫筆畫下了"美麗的校園",還發揮想像畫下了"未來的校園",並配上了精美的設計説明,用繪畫的形式表達了對學校深深的愛。這樣的活動力日強了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整合,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三、聯繫生活"做",激活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陶先生認為:生活是一部活的教科書,"我們的教育不限於學校的形式","整個社會是我們的學校,全部生活是我們的課程"。他極力主張把學生從學校這個"鳥籠"中放飛到大自然中去自由朝翔,到生活的大風大浪中接受人生洗禮。的確,生活是語文的源頭活水,選擇貼近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的綜合性實踐活動,必然會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樹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促進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發展。

三年級語文教材中安排了不少環保主題的課文。為了從小搞羌學生的環保意諒,我們在三年級下學期安排了主題為"關心周圍的環境"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先讓學生自由結合組成小組,共同商定一個活動計劃,想一想開展的方式和內容,然後大家分頭行動。有的小組進行了細心的觀察和記錄:"稱了稱家裏每天產生多少垃。圾"、"算了算自己家一年用掉多少噸水"。有的小組去實地訪問,追尋一條原,本乾淨的小河變得渾濁骯髒的原因。還有的小組蒐集了許多的資料,瞭解嘉興近幾年來水資源缺乏、水質日益惡化的現狀。活動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學生勁頭十足,主動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三年級的教學隨筆9

習作教學中要加強習作與閲讀、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的聯繫。要鼓勵學生運用閲讀中積累的語言材料、運用閲讀中學到的表達方式,豐富自己的表達。要注意發揮課文對習作的指導作用。

教材中不少“口語交際”和“習作”的安排本身就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教學中不要機械地把它們割裂開來。有些話題,如“童年趣事”是可以先習作,後交際;也可以先交際,後習作。有的話題要事先引導學生開展有關的語文活動。第五單元是以親情為主題的,在學完課文《可貴的沉默》後,即要求開展一次綜合性學習活動,“回憶、瞭解父母關心愛護自己的事情。可以向親人和鄰居瞭解,你小時候父母是怎麼疼愛你的……還可以觀察父母平時是怎樣為自己做的……”為了確保活動的有效開展,在後面的學習中還安排了一個綜合性學習提示,建議學生做家務事,做生日賀卡,排練小節目,在這過程中,學生一定會生髮出很多感受。

語文綜合性學習中有許多可以動筆的機會,要利用這樣的機會,指導學生的習作。教材充分關注到這種資源,安排了與之相應的習作練筆,促成了感受與表達的轉化。教學時,也可以對教材中習作內容的安排靈活處理,從當時當地的實際情況出發,如果有更適合學生練習表達的內容範圍,可以修改教材裏習作的內容。

《翠鳥》的教學隨筆

在教學前,備課會考慮到對於翠鳥這種只聞其名,不見其形的小鳥,學生們知之甚少。我讓信息教師在上信息課時指導學生查找有關翠鳥有關翠鳥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的資料。

在教學時:抓住事物的特點來教學,讓學生抓住翠鳥外形美、捉魚本領高這兩部分時朗讀,我適時播放了色彩豔麗、富有動感的畫面,藉助了畫面由爪子→頭部→背部→腹部,顏色不斷疊加,呈現了五彩斑斕的羽毛變換,同時配以小鳥清脆的鳴聲,樸稜着翅膀箭一樣捉魚疾飛的身影,魚兒機靈吐水泡的聲音,較好地解決了本課理解上的`難點,使學生身臨其境,不僅感受到了翠鳥外形的豔麗之美,而且極好地體會了翠鳥“釣魚郎”的美稱了,對翠鳥的喜愛之情油然而生,在孩子們饒有興趣之時,我的一句:“你們喜歡翠鳥嗎?原意背下來翠鳥的美麗和它捉魚本領高的描寫嗎?”學生們齊聲“願意”繼而興趣盎然地背起來,全然沒有了畏難情緒和被動狀態,而此時我依然用課件演示外形分環節畫面,幫助那些有困難的學生。這種分層指導課後效果得到檢驗,絕大多數學生均能背誦下來。

教學後,(作文片斷練習)讓學生仿照《翠鳥 》的第一自然段的寫作方法,寫自己喜歡的動物的外形特點。

《可貴的沉默》的教學隨筆

課文內容很貼近學生生活,講的是一個班級的學生在興奮地談論着自己是怎樣過生日的,可面對老師詢問父母的生日時全班同學沉默了。在老師的啟發下,同學們學會了回報父母的愛。

為了讓學生更近距離地走入課文,我把這單元計劃在五月份的第二個星期母親節進行教學,我課前設計了一個小調查,讓孩子們填寫自己的生日,父母怎麼為自己過的,父母的生日,我怎樣為父母過的,調差結果比我想象中的樂觀,有三分之一的孩子給父母過生日,我心中暗自想:我們的孩子還是很有心的。我翻開孩子們的調查表,孩子們在父母生日那天做了很多事情買禮物、做家務、作賀卡……可看完之後,我總覺得孩子們的調差表中少點什麼。

在課堂上,我儘量重現課文場景,讓孩子們設身處地地去感受那份沉默在音樂朗誦的渲染下,我出示幻燈片,很熟悉最普通的畫面,孩子騎在父親肩上快活地放風箏,母親用傾斜的小傘給孩子遮蔭涼。孩子們在音樂中回憶起了父母在生活中對自己的點滴關愛,有的同學已經潸然淚下,當有的同學啜泣着訴説自己生病時父母的焦急;大雨中媽媽打傘在外面等着他回家;媽媽每年都給自己買新衣服,可遇到自己喜歡的衣服,去看過兩次,還是沒捨得買;我聽着孩子們發自內心地傾訴,我和學生們都在一種沉默中,不想説話,也説不出話,只能深深地去回憶被我們忽略掉的來自父母的愛……

我想:這才真正稱得上是一片可貴的沉默,真正地喚醒了孩子們內心深處那更為珍貴的東西。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隨筆

語文實踐活動是一種語文活動,緊密結合語文教材的各種"做"的活動應當是語文綜合活動的基本內容,是一種綜合性很強的語文活動,各學科與語文相關的"做"的活動都應該是語文實踐活動的主要內容,是一種實踐性非常強的語文綜合活動,各種貼近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做"的活動,也應該是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

三年級首次出現了"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這個全新的內容,這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但對於三年級的學生卻是完全陌生的。再加上三年級的學生往往問題意識淡薄,他們還不太會主動引發問題進行思考。因此教師首先要緊扣教材,巧妙地設計和安排各種"做"的活動,縮短學生與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之間的距離,引發學生對於活動內容的高度關注,以此來落實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要解放學生的雙手、解放學生的頭腦。緊扣課文內容進行各種有趣的製作活動既能讓學生動手動腦,也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三年級課文中有不少製作活動的切入點,如學習《一個小村莊的故事》一課後,可引導學生編寫一張"保護綠色家園"手抄報等。在活動中學生的閲讀概括能力、版面設計能力得到了鍛鍊,審美、鑑賞、繪畫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三年級的教學隨筆10

國小三年級,正是過渡時期。必須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優良的學習氛圍。但是,要想讓學生一堂課40分全神貫注的聽講確實不易,就算是好同學也很難做到。老師講課的時候必須讓他們把焦點放在老師身上。

對於優生有的聰明男生很好動,要想抓住他的思維必須給他留有懸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還得不要讓他處在勝利之中。我班的呂佳鵬同學,他就是非常聰明。我經常在中午出題留給他做。由於他的不細心,很少全做對。所以我就用這點來教育他不要總認為自己聰明就可以不虛心學習。如果打擊他一次上課就能好幾天。所以對於優生上課也應該多關注一些。

對於中等生,他們不擾亂課堂紀律。有時你把他叫起來。他根本不知道你講哪啦。對他們來説心不在焉。要不斷提醒他們注意聽,多組織課堂教學。

而對於後進生,首先給他們訂的目標就不要太高讓他們跳一跳夠得着。這樣不止他們自己覺得有希望,嚐到成功的喜悦。只要他們取得一點點成績就要適時的表揚。讓他們覺得老師並沒有放棄他們,覺得自己還是很有希望的。用愛心温暖他們,讓他們體驗到愛。並且要想他們成功就得在課下時間多幫助他們。本身他們基礎不好很容易堅持不住所以多給他們講一些非常簡單的知識,讓他們一點一點的進步。除了這些之外,作為教師在上課的時候説話要和聲細語。營造一種輕鬆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講課時不管你多生氣,多着急,在給學生講課時都要忍住,要耐心的講解。永遠記住:要做一名學生喜歡的老師。他喜歡你才會願意學這門學科。

除了這些我覺得有一種方法對任何學生都實用那就是——競賽。競賽可以使參賽者加足馬力,鏢着勁兒去爭、去奪,可以加快速度、提高效率,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爭強好勝本來是孩子的天性,所以我就廣泛開展多種多樣的競賽活動,通過這些競賽活動讓差生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在多種嘗試中尋求到自己的“對應點”,一旦發現自己在某些方面表現突出,因此而被別人尊重,便產生了上進心,以這種上進心為契機,從而達到進步的目的。但將競賽法運用於差生的轉化一定要巧妙靈活一些。爭強好勝本來是孩子的天性,但由於差生也“好臉兒”、“愛面子”,如果覺得自己沒有取勝的機會,便自動退出了競賽,這就達不到激勵其志的目的了。但要對症下藥,針對他們的優點展開各式各樣的活動。

在教學中,我長期細心觀察了學習吃力、成績始終不能有較大進步的學生,我發現他們沒有真正意識到學習是一個努力、嘗試、多次失敗的過程。現在的學生多是獨生子女,“家庭獨生子女優勢”、義務教育的普及,使他們一帆風順進入高一級年級。優越感使他們養成怕麻煩--急於求成,想一步到位得出答案;怕失敗,不敢面對失敗的心理。但學習處處有困難,在多次面對失敗之後心中的天平失衡,學習的熱情、學習的積極性降低,在學心上就不見進步。基於此,在教學中我試着運用了失敗教育法,有效的克服了這一問題。學生的意志、毅力也得到很好的培養、提高。只要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心理訓練,養成健康心理——不怕麻煩、不怕失敗、敢於挑戰,經過一學期的努力學生進步很大。

但是,教學中,我明顯存在許多不足。比如,課堂開放過度,合作流於形式等。在今後教學中,我一定要真正讓學生在主體積極參與、操作、交流、動腦、動口的探究性學習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應用概念。實踐證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煥發師生生命的活力,讓課堂更精彩。

三年級的教學隨筆11

三年級的數學,我連續教了兩年,深深體會到了這是一個轉型期的年級,這個學期的班級管理重要,教學也非常重要,當然最讓我糾結的的是如何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原因較多,也是比較複雜的,我個人認為除了學生自身的原因,再就是數學學科本身的特點,於是我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的提升自己本身的教學水平,同時我還積極的`通過其他途徑來完善自己的每一節課堂教學。課前我認真鑽研教材、認真備課,與學生進行交流,瞭解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選定具體的教學情景,為學生創設一些現實的情境,對於學生自身的厭學情緒,我通過與學生聊天來獲得學生的信息,對症下藥,效果比較明顯。

我們在農村又,我們班的數學,學習上困難較大的後進生較多,我接過這個班以後就針對這個現象做了大量的工作,然後就具體問題具體解決。主要採取了下列措施:

一、在班中繼續實行“1幫1”活動,每一個學習優秀的學生幫助一個學困生,每天對所學的知識進行輔導和考試,教師定期進行抽查。

二、作為數學教師我每天都要輔導學困生。

三、學困生自己制定出具體的學習計劃、學習目標,定期在數學活動課上交流總結。

計算在數學中佔有很重的位置,對於一步的計算題,要求用豎式計算,學生就用豎式計算,可是對於教師沒有要求的計算題學生不習慣在演算紙上計算,而喜歡口算,這樣既浪費時間又容易出錯,想了許多的辦法都不能很好的糾正這個問題,沒辦法只好採取了每節課、每次測試檢查演算紙的措施。

數學教學是一種具有創造性和思考性的活動,從實際從生活出發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三年級的教學隨筆12

三年級學生的英語學習,有許多特點,比較好奇、好動、好勝又好表現,愛玩、愛唱、愛畫、愛遊戲、又愛活動。所以在上課過程中,我抓住和利用這些特點,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我改變了傳統的教學座標,把所教的任務隱含在各個任務驅動的過程中,讓學生通過體驗和實踐進行學習,進而嘗試用英語交流,從中體驗學英語的快樂,提高學英語的興趣。把快樂帶進英語課堂,營造愉快的語言範圍。

上課初始,在熱身環節我會採用唱歌輔以動作的形式,學生就在活潑的歌曲中開始了愉快的語言學習,使原本緊張壓抑的課堂氛圍自然轉為輕鬆活潑的學習空間。在使用多媒體教學中,我嘗試把聲音、圖片、動作結合起來,更讓學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全部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們始終處於一種積極輕鬆的狀態中。在教單詞的過程中,我利用國小生的好動和愛表演的特點,讓學生上台表演並猜單詞的意思,給學生一個登台展示,增加了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的機會,同時在猜猜玩玩中學習新知識,使學生體驗到英語教學的趣味,把課堂教學當做是學生遊戲及展示的舞台。在鞏固新知的環節中,我會多給學生提供習得的機會,給孩子們足夠的時間來練習説課文,並走到孩子們中間去親身傾聽孩子們的對話,這樣才能夠使學生熟練地掌握書本上的內容,為以後的英語拓展學習做好鋪墊。這樣注重每一個教學細節的設計,並非讓他們有意識地學習,而是我努力創造一種無意識、無壓力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益,在課堂上創設真實情景,讓學生在真實環境中習得語言。而我在這輕鬆、愉悦的教學中,慢慢地回味着孩子帶給我的無限幸福。

雖然在平時的英語教學中,由於各方面的原因,沒有表現的盡善盡美,但也從中汲取了不少經驗。俗話説,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我領悟到教師要善於結合實際教學需要,靈活地和有創造地使用教材,對教材的內容、編排順序、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適當的取捨或多次的調整。教師應該使課堂氛圍既輕鬆愉快,又緊張刺激,讓學生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交替進行,吸引學生積極參與,讓課堂教學始終活而不亂。我還深深體會到教師需要改變教學觀念,教學需要藝術,需要機智,需要創新,需要用心,因為只有用心去做,即使結果沒有想象的那麼完美,但這領悟的過程還是令我感受到非常充實。

三年級的教學隨筆13

三年級科學作為國小科學課的起始年級,學生們對這門課充滿了好奇心。而科學課作為一門實驗新課程,它是讓學生在探索中學習,在研究性學習中保持或發展兒童與生俱來的探究興趣,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將其轉化為學習的問題。

評價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評價必須伴隨於教學過程之中。教師要隨時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與反應,及時給予必要的,適當的鼓勵性、指導性的評價。

總之,通過開展科學課堂觀察評價,強調了對科學學習過程的評價和在過程中的評價,重在學習過程,重在知識技能的應用,重在親身參與探究性實踐活動獲得的感悟和體驗,重在學生的全員參與,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評價和自我改進。這樣的評價是與教學過程並行的同等重要的過程,它不是完成某種任務,而是一種持續的過程;這樣的評價旨在發展,是為學生服務的;這樣的評價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建構個體發展。最終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學會分享與合作、科學素養的養成和增強對社會的責任感。

作為學生科學探究的引導者,在課堂上我激發學生的探究動機,培養學生的探究興趣,引導學生選擇適當的探究目標,尋找達到目標的最佳教學方法,通過引導、激勵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進程,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我覺得只有這樣,教會學生探究的方法學生才有興趣進行科學課的學習活動,他們才能在自己的探究活動中去發現和領會科學的.樂趣,如在學習蝸牛一課時,課餘我讓學生抓蝸牛,課堂讓學生觀察蝸牛的身體和爬行,學生通過觀察知道了蝸牛的身體有頭部、腹部、尾部三部分。頭部有兩對觸角,長觸角上有一對眼睛。蝸牛是用它的腹部爬行的,蝸牛的腹部就是蝸牛的足,蝸牛用腹足能在各種物體上爬行是因為它在爬行中留下黏液。這樣學生產生成就感,增強了學習科學的興趣,提高了學習的自信心。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提高了,那麼接下來的學習過程將會是一件很愉快的事。通過一個學期的國小科學教學,我深深體會到在國小科學課堂教學中,老師一句激勵性的評語、一個充滿愛意的眼神、一個鼓動上進的動作;都會對學生的學習心理產生積極的影響。例如,我在教《神奇的水》一課時,我向學生提問:“如果老師將手中的紙巾放入紅色的水中,會發生什麼現象”。“紙巾會被融化”,“紙破了”,“紙不見了”,“水會沿着紙上升”等等,儘管學生們是根據自己的想象去回答問題的,並且有的學生回答的問題並非正確,可我仍適當的給他們一些鼓勵性的評價,並進一步引導他們去耐心觀察和試驗,來得出正確的結論。

通過對學生的評價,讓同學們在積極、願意探求新知識的心情來學習。不但使學生自主參與,而且使學生敢於表達自己的不同見解,樹立了自信心,同時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悦,把課堂變為展示自我、張揚個性的舞台。

三年級的教學隨筆14

從事三年級英語教學有幾個月了,但是我發現孩子們有好多的習慣不好,所以在課堂中我嘗試着做到以下幾點:

一、培養大膽開口的習慣。

初學英語的人總有怕説錯,怕人笑的羞怯心理,但他們對這門學科又感到新鮮、好奇,總想試一試。新詞,教師在教學中應因人而宜,鼓勵學生勇於表現自己,敢於開口,在課堂上大膽地、主動地回答老師的提問,積極參與課堂表現活動,在我的課堂中我不會讓孩子在無聲的環境中學習,我要創造有聲的課堂,比如回答問題聲音不合格就一遍遍練習才坐下,站姿不正確就練站姿。教師應用英語組織教學,為學生創造輕鬆的英語氛圍,激發更多的學生用英語進行交流,使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敢於用英語互相問好、打招呼、道別等;在晨讀時間堅持大膽、自覺地説英語。在英語課堂中真正把課堂教給孩子,讓學生説起來、演起來,培養孩子的學習的興趣。不斷利用獎勵機制,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我覺得三年級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很重要。

二、準確模仿的習慣。

剛剛接觸英語的孩子英語的學習主要依靠模仿,模仿的準確與否直接關係到發音的質量。因此,教師要在課堂中根據國小生的`身心特點和英語課堂教學的基本規律有效調控全體學生的學習情緒,想方設法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切實把握語音教學中的各個環節。教師需及時提醒學生觀察教師示範發音時的口形變化,如mouth,legs,arms等使學生能及時、有效、準確地模仿到地道的讀音。尤其是在對話教學是鍛鍊孩子口語的最好途徑,所以我們一定要抓住每一節對話課的講解,要讓孩子們輕鬆中學習、在情境中學習,同時更不應怕浪費時間,讓孩子們在聽音中一遍遍模仿,這樣孩子們才會提高自己,受益終身。

三、讓孩子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三年級孩子剛剛接觸字母,所以就要求孩子一定要把字母的書寫寫好,不怕麻煩,不怕廢話,拿出我們的耐心,一筆一筆的教孩子,獎勵機制上給孩子加分,集體加分,個人加分,既保證了孩子的書寫,又培養孩子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四、讓孩子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做學習的主人。

三年級的孩子剛剛接觸英語,所以我想孩子們也許回事一種蒙圈的感覺,就像自己失去了方向一樣,無法掌控所學的知識,所以孩子的自主學習和複習很重要,孩子應該有自己的一套學習的方法,我在班裏也和孩子們一起分享了學習方法,例如:自己準備了磁帶或是刻視頻的光盤,每天把老師講的內容好好的讀一讀;有的孩子每天早起養成讀英語的習慣;有的在家長的安排下規律的學習,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同時我也針對三年級各單元學習環節的不同特點給學生適量佈置聽、説、讀、寫、背方面的作業,形式上要儘量做到遊戲式、趣味化,使學生不斷鞏固消化課堂所學的同時又不會覺得課業負擔過重或過於枯燥,從而逐漸失去學習的興趣。

在教學中我不斷的在嘗試着,希望自己有所收穫和進步!

三年級的教學隨筆15

繼開班儀式順利進行後,各班的班主任帶領着各自的學生回課室開班會了,我參與了三年級的班會。一開始,老師就讓同學們從高到低排隊,根據身高初步安排座位,然後再根據同學們的意願調整座位。小小的同學,貌似對陌生的小老師還都很害怕,不太敢舉手説出自己的想法,大多數都是點點頭,問幾句才敢弱弱地回上一小句,讓人不由自主地放輕聲音。排好座位後,班主任用事先準備好的PPT介紹教課的各位小老師,同時小老師們還自我介紹,或活潑、或嚴肅、或嘮叨,只為了更好地讓小同學們接受適應小老師們,愉快地度過這十天。在自我介紹後,小老師們要開始選班長科代表了。剛開始,沒有一個同學敢舉手自薦,後來在小老師們堅持不懈一個個詢問的時候,才發現,其實很多同學都想當的,但是不敢。那可憐的小模樣,真是讓小老師們哭笑不得,差點就覺得自己長了一張很嚇人的臉了。於是,小老師們只能放輕了聲音,一遍遍的詢問,但往往問幾句才得到一句迴應,終於在老師們耐心地詢問下,敲定了班長、副班以及各科代表。參與了全過程的我,真心覺得孩子真的很可愛,但是也真的難溝通,需要極大的耐心才可能在三年級的孩子身上得到想要的答案。給三年級的小朋友當老師,真的特別需要耐心,這也體現在讓小孩子們自我介紹的.過程中。本來是想讓小同學們自己在黑板上寫上名字然後對着全班的同學説出自己的名字鍛鍊一下膽量的,但是明顯是萬事開頭難,根本沒有同學願意當“出頭鳥”,經過了小老師一番好説歹説,數學科代表才第一個登台了。後來就容易多了,但是還是有幾個同學無論如何都不願意開口,就算老師費盡了口舌,都是一言不發就下台了。真是讓我見識到了“固執”的活人版了。三年級的學生,膽小的可愛,固執的可愛,希望之後可以和他們多點接觸,讓他們多對我們這些小老師開“金口”,很期待之後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