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職新公司後發現和自己想的不一樣要不要馬上走人

很多人都以為入職新公司就意味着跳槽成功了,其實未必,進入新公司後很可能面臨新的問題。

入職新公司後發現和自己想的不一樣要不要馬上走人

這又可能出現兩種情況:

其一,可能是跟面試時公司承諾的情況不符

其二,也可能是和求職者自身預估的情況不符

《跳槽就是相親》的作者珍妮姐姐曾詳細指出了預期不符的3種情況:

第一,職位不符。

包括職責不符、職級不符、層級不符等,也就是説,當初許諾你的職位和你入職的職位不一樣。

迦南的經歷就明顯屬於職責不符,入職後的工作職責和麪試時溝通的工作內容不一致。

而職級不符、層級不符等,主要是説承諾的職位和級別在入職後沒有落實到位。

第二,人際關係不符。

包括彙報線關係不符、團隊規模不符、融洽度不符等,前兩個是和當初承諾求職者的不一樣,最後一個是和求職者個人預期不一樣。

下面舉3個例子分別説明這3種不符:

彙報關係不符——比如,面試時説這個崗位直接跟部門經理彙報,入職後你發現你和部門經理之間,還隔着一個高級業務主管。

團隊規模不符——比如,面試時説這個團隊是公司核心業務部門,入職後你發現,團隊在公司只算個三線部門,很難爭取到資源和費用。

融洽度不符——比如,你以為團隊成員都很好相處,團隊很融洽,很nice,入職後卻發現根本不是那麼回事,很多同事根本不喜歡你這個空降兵。

第三,發展前景不符。

包括職位的發展前景不符,部門的發展前景不符,甚至是企業的發展前景不符等,我們就不再舉例説明了。

其實,不管發生哪種情況,遇到哪種“不符”,大家要做的就是——先觀察後思考,先分析後行動。千萬不要立即做出就要走人的決定,因為情況是有可能發生變化的,困境也是有可能通過努力而扭轉的。如果真的遇到這種情況,大家首先應該積極面對,分析思考,扭轉解決。而消極迴避,一走了之,應該只被用作最後一招,是最下下之策。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思考呢?

一方面,分析產生不符的原因。為什麼會不符?是和當初承諾不符?還是和個人預期不符?如果是個人預期導致的,是否個人做出了過於樂觀的估計?另一方面,根據不符產生的原因進行積極應對。分析清楚,哪些是自己努力之後可以改變的,哪些是個人努力無法改變的。自己把能夠改變能夠掌控能夠努力的部分全部做完之後,再來看這家公司是否值得你繼續待下去。

一般來説,積極應對可能會產生2種結果:

(1)情況變好了,個人適應了,問題解決了,那就留下來繼續工作吧。

(2)情況變得更糟,個人仍舊無法適應,這時求職者就要考慮離開這個團隊這個部門了。

如果求職者對這家公司非常認可,而且公司內部有很多人員流動的機會,就可以考慮轉崗。

如果求助者對這家公司比較失望,或者認定內部沒有其他合適的機會,就要轉向外部尋找機會,開始新一輪的跳槽行動了。

在大多數情況下,求職者給自己思考和行動的時間應該控制在3個月左右,這也差不多是新崗位試用期的範疇。在試用期結束之前,求職者可以隨時走人,這樣對個人對公司的損失都是最小的。